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优选 汽车优选

新能源汽车展望_新能源汽车展望未来

ysladmin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展望_新能源汽车展望未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新能源汽车展望”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2021展望 | 新能源车:巨头进场的最后决策期2.回眸

新能源汽车展望_新能源汽车展望未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新能源汽车展望”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2021展望 | 新能源车:巨头进场的最后决策期

2.回眸新能源征途,展望碳中和时代 解放“蓝途行动”进行时

3.2020: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四大要点,展望五大新技术

4.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有望延续

5.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面对哪些挑战?

6.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怎么样

新能源汽车展望_新能源汽车展望未来

2021展望 | 新能源车:巨头进场的最后决策期

        文 | 李勤

        编辑 | 杨轩

        很难想象,2021年,产业链高度复杂、资金需求大的 汽车 行业,居然要掀起第二次“百车大战”。

        2020年是两次大战的分水岭。蔚来 汽车 用一年时间,将市值从30亿美元左右拉升到了近900亿美元,逼近手机巨头小米集团。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上市不过半年,市值也从Pre-IPO的不到50亿美元,窜升至300亿美元左右。资本急剧涌入的上限则来自特斯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特斯拉依然实现49.55万台交付量,首次录得全年盈利,这也将特斯拉股价一路推高,让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

        第一轮造车大战的胜出者在2020年市值陡增,这无疑吸引了各路巨头。行业热潮持续高涨,以苹果造车的实际动作达到顶峰。国内的 科技 巨头也在入场,百度与吉利成立合资智能 汽车 公司,小米的造车传闻屡次传出。

        与此同时,新造车浪潮的牵引之下,传统车企巨头也争相出牌,上汽、长安、东风、长城、吉利乃至比亚迪,无一例外,都成立了独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而熬过2019年寒冬的新造车第二梯队,如威马 汽车 、零跑 汽车 、合众 汽车 等,也以科创板为筹码,及时获得资本粮草,向更下沉市场冲锋。甚至,据36氪了解,以产品嗅觉见长的第二波互联网跨界造车潮也在酝酿,传奇人物李一男的造车项目已经浮出水面。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百车大战”将在2021年揭幕。特斯拉已经以50万辆的目标向中国市场发起猛攻,新造车头部阵营将在这一年要通过完善技术和服务等加固护城河,第二梯队造车项目也要在2021年角逐新的资本通道。传统车企的转型和后来入局的造车项目则必须抓住这至关重要的窗口期。

        这是激流涌动的一年,是一场持续5年乃至10年的EV(Electric Vehicle)混战的前夜。

        毫无疑问,蔚来,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已经站稳了新造车行业的头部阵营。三家公司各有价值主张和品牌特色,也各有自己的产品号召力,通过公开市场,已经募集到充裕资金,形成产业明星效应。而且,三家造车项目都选择了美股上市,老牌资本市场成熟的监管机制,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强驱动。这相当于和在国内上市的造车项目之间划出一道天然鸿沟。

        但三家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从公开信息和产品节奏上看,2021年是三家公司的产品空档期 ,除了小鹏 汽车 将推出轿跑P7的“缩小版”P5,理想 汽车 可能推出理想ONE的改款车型,三家的重磅技术和新一代平台产品都集中在2022年。而2021年,就成了地位巩固,拓展布局,以及聚拢资源的关键之年。

        在过往的常态认知中,蔚来的优势是用户服务,小鹏 汽车 的切入点是智能驾驶自研技术,而理想 汽车 是运营效率和产品力,那么可以预见,在2021年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三家公司将同时投入全盘布局。

        1、蔚来:补足技术,提升效率

        在 汽车 这个消费场景和链条都非常复杂的产业里,一旦蔚来的用户服务界面形成闭环,不管是技术还是运营效率都是可以嵌套在其中的单项能力。目前来看,李斌的战略方向也正是在这个路线上。

        1月10号的NIO Day上,李斌曾向36氪在内的媒体表示,自己已经全面负责研发业务,10个研发线上的负责人,都向其汇报。而蔚来在2020年的一个主要战略,就是重新搭建智能研发体系,包括招募算法负责人任少卿,硬件负责人白剑,以及晋升老将章健勇担任系统集成负责人。而更底层整车OS和芯片,也都在其研发日程上。在运营效率上,李斌也有意强化,多位蔚来员工透露,李斌曾在内部号召,要学习理想 汽车 的研发投入效率。

        2、理想:纯电动、智能化研发成为重点

        除了蔚来在补技术课,有“抠厂”之称的理想 汽车 也开始大力度投入技术研发。就在2月2号,理想 汽车 宣布在上海设立规模2000人的研发中心,致力于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 科技 等技术研发。如果除去理想 汽车 在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心,上海2000人的团队体量已经十分庞大,小鹏 汽车 智能化的研发团队也才刚过1000人。

        刚刚过去的四季度业绩会上,理想 汽车 已经宣布将今年的研发投入从去年的11亿元,拉升到30亿元。而据36氪了解,上海团队以及理想 汽车 2021年的研发重心都是纯电动平台。

        3、小鹏: 探索 用户服务和运营

        如果2022年,蔚来轿车ET7“堆料式”的智能化平台顺利落地,理想 汽车 的自研自动驾驶能力也实现交付,那么小鹏 汽车 的企业轮廓不可避免,就会随之模糊。当然,在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看来,其从2017年就开始搭建的自研体系,依然具备先跑优势。“其他企业的自研想要成型,还需要2-3年时间。”去年9月的广州车展上,何小鹏告诉36氪。

        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内,小鹏 汽车 势必要在用户运营、服务和社区层面做更多 探索 。例如,小鹏 汽车 已经重拾自营超充站的建设,目标是2021年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确保自家用户的充电品质。

        同时,在渠道层面,小鹏 汽车 也向直营模式大幅切换。多位小鹏 汽车 人士告诉36氪,现在的策略是强化用户服务和触点,“之前开的加盟店比较多,现在第三方加盟店会慎重考虑,新增店面基本都是直营,2021年,小鹏 汽车 60%的销量都会来自直营。”据透露,小鹏 汽车 已经效仿蔚来,在去年底成立了一级部门UDS(用户发展服务部),来统筹用户运营、销售、交付和服务体系。

        4、电池和制造,抢占行业刚性资源

        除了强化内功,新造车头部公司在2021年的另一个布局重点,是生产制造和产业链资源整合。从销量数据看,新造车三家单月都已卖到6000台以上,蔚来稳定超过7000台。36氪从产业链获悉,蔚来今年已经在按照10万台的销量备货。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都有改款车型推出,大概率也会向这个目标冲刺。这相当于各家要在2020年的成绩上翻3倍,制造、产能都需要扩容。

        为匹配2021年的产能需求,蔚来已经启动二期工厂建设,而36氪从理想 汽车 内部获悉,其常州工厂二期产线建设也已经启动。

        而对于重磅车型和技术落地的2022年,乃至角逐更激烈的未来5年,需要的另一个完整的制造基地。如今,地方政府对造车行业热情重燃,优厚筹码不吝抛出,新造车头部公司的第二生产基地也很有可能在2021年浮出水面,这会是一场能量巨大的产业资源聚拢。

        当然,随着销量增加,行业最稀缺的动力电池产能也需要囤抢。36氪了解到,1月初,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曾到宁德时代驻留数日,为小鹏 汽车 争取供应保障。蔚来也在一条大电池产线的基础上,又果断包下宁德时代溧阳工厂的一条磷酸铁锂产线,用以生产100度电池包,而这条产线宁德时代原本要预留给特斯拉。

        “现在新造车公司的资金储备都很充足,宁德时代如果不做好权衡,可能也会迫使新造车公司自己去做电池。”一位行业人士向36氪分析。

        5、资本,无死角渗透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2021年,资本依然会是新造车行业的主题之一。

        李斌在四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直言,电池和芯片已经成为限制期工厂产能的关键要素,这一状况可以持续到今年7月。2月份,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销量环跌,也不排除芯片因素制约。那么要在供应链上保证自身的”优先供应权“,充足的资金储备,以及能体现保供意志的出价,无疑是最有力的筹码。再加上持续的研发和服务设施投入,新造车头部公司依然会利用自身的产业明星效应,扩大资本视野。

        因此,虽然威马 汽车 、零跑 汽车 以及合众 汽车 等,已经确定要在今年冲刺科创板,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他们的主场。

        资本从来和市场紧密捆绑,不排除头部公司在2021年销量向好的情况下,启动回港或者科创板的二次上市,用资本大船绑定更多市场销量。至少在蔚来2019年的年报(20-F文件)里,披露了一则条款:合肥战略投资方向蔚来安徽实体完成投资后,蔚来安徽要在48个月内启动IPO,60个月内完成IPO。

        2020年12月初,理想 汽车 宣布增发4700万股、最高融资16亿美元不久,小鹏 汽车 和蔚来 汽车 就紧随其后,增发募资。而就在半个月前的三季报电话会上,蔚来CEO李斌还告诉各大投行,短期内不需要融资。战略较量还会持续。

        跟去年大刀阔斧的50万辆年销量指引不同,今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对2021年的交付和利润目标,只字未提。但以马斯克的风格,销量目标拉升到百万辆左右应该悬念不大。多家投行也将预测目标定在110万辆左右。

        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特斯拉的交付体量将进入主流车企阵营。要知道2020年,宝马全球销量为232万辆,在华销量78万辆,而按照特斯拉2021年的产能分配,中国区销量要占到40-50万辆,已经逼近宝马在华10余年的耕耘成果。目前,34万元起售的国产Model Y已经亮剑,从火爆的市场响应来看,这款5座SUV车型已经顺利杀进主流的购车人群。

        1、大建工厂+大建充电桩

        销量压力聚顶,特斯拉最紧迫的布局是基建,产能、渠道和服务做全方面的配套。这从当下一系列的官方信息中,也能看出信号,2月3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第二阶段环评报告已经获批,这意味着用于生产Model Y的二期工厂投产后,一期工厂也开始“扩容”。环评报告也显示,该工厂一期第二阶段的建设内容为提升已经国产的Model3车型产能,以及新增Model Y、Model 3及相关衍生车型生产。

        充电补能被誉为电动 汽车 的“一日三餐”,特斯拉的动作很直接,已经在临港建立充电桩工厂,2021年至少生产1万根V3超充桩,这个生产目标几乎是特斯拉入华7年建设的充电桩数量之和。 特斯拉的这一举措,势必也会引发蔚来、小鹏 汽车 等跟进,毕竟地面停车位资源有限,特斯拉的充电桩如果依然坚持不对外开放策略,那么各家车企在补能资源上将此消彼长。

        2、销售门店下沉,口碑急需提振

        除了充电设施,销售和服务门店同样需要快速扩张,特斯拉销售体系员工透露,2020年,特斯拉的销售门店已经扩张3倍多,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二线中心城市覆盖,接下来则会继续向下沉城市渗透。

        基建只是特斯拉保证销量的硬件设施,在上层的用户服务和技术研发方面,2021年的特斯拉也需要提高其战略权重。毕竟在中国这个特殊市场上,有一批优质和顽强的本土竞争者,分别从服务、技术等方面进行包抄,而且分别手握超300亿资金,有足够的弹药支撑这场硬仗。据36氪了解,特斯拉也已经在为中国的设计中心招募负责人,而这快业务将跳出大中华区的管辖范围,直接向美国的首席设计师Franz汇报。如果沿用这个架构,特斯拉本土化的自动驾驶团队组建或许在2021年可期。

        2020年,特斯拉取得近50万辆交付成绩有其“代价”,其背后是中国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接连不断的价格刺激,以及严苛到难以兼顾口碑的销售费用控制。而面对2021年百万级的销售体量,特斯拉急需在服务、产品质量方面有效改善,尤其是中国这个厮杀激烈的市场,特斯拉如果继续忽视用户价值,将很快陷入涸泽而渔的境地。

        作为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代表,特斯拉已经进入市场深水区,它的技术研发体系、商业模式、服务体系建设、运营策略等等,都极具行业代表意义。虽然蔚来和理想 汽车 都在公关辞令上撇开特斯拉,列苹果为目标,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特斯拉以不断扩散的销量,让市场看到智能电动 汽车 的确定性前景。这家公司身上有行业的荣光,也有困境的烙印,都值得重视和深思。

        2021年,对于新造车第二梯队以及后入局的造车玩家,都可能是做最后决策的窗口期。

        理想 汽车 已经在内部信中明确,未来5年要进入15-50万元的广阔市场区间,力争实现160万台的年交付成绩。这无疑说明,智能电动车将很快进入爆发之年,以3年产品周期来看,那么在2021年-2022年,所有造车公司都需要开始对全品类的产品矩阵进行研发投入。

        1、第二梯队公司“内卷”25万以下价位段

        首先考验的是第二梯队的造车公司,过去5年长期挣扎在生死线上,研发投入有限,而在2021年借助科创板打开资本通道后,则需要对产品定位、技术路线以及渠道策略等进行果断决策。

        头部公司的阴影之下,重新建立品牌认知已经很难。因此能看到,在产品线上,不管是合众还是零跑 汽车 ,以及天际 汽车 ,都将推出购买门槛更低的增程车型,以确保公司的现金来源。

        而在市场定位上,25万元到60万元的市场区间,将被特斯拉、蔚来、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等充分瓜分,25万元以下的市场,会是零跑 汽车 、威马 汽车 以及合众 汽车 们角逐的主战场。在这个利润空间不大,价格敏感的市场领域,低毛利甚至放弃毛利的内卷打法会成为常态。

        当然,有特斯拉的价格武器在,即便在中高端市场区域,蔚来和理想 汽车 都已经秀出了不俗的毛利水平,也不排除在后续调低毛利率,确保竞争筹码。正如何小鹏此前向36氪所言,“我认为 科技 型车企长期会有高毛利,但短期内追求太高毛利是错误的。”

        2、百度、小米造车:now or never

        除了第二梯队的造车公司,传统车企的高端电动车品牌,百度、小米等 科技 巨头的跨界造车,也都需要在2021年,完成组织架构重塑、产品定义、品牌策略、大额融资进项等关键动作。

        这是一波以消费属性强驱动的造车机遇,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产品定义和品牌价值重塑,这都与传统巨头们的职业经理人制格格不入。如果错过这个资金热情仍在延续、头部车企产品发力的间歇期,不管是 科技 巨头跨界,还是传统车企的高端化转型,都将在新一轮的厮杀中付诸泡影。

        2021年无疑是波谲云诡的一年,全球 汽车 产业已经卷进变革旋涡,突围之路唯有新的价值创造。

回眸新能源征途,展望碳中和时代 解放“蓝途行动”进行时

       易车原创?每月1日,易车都会为您带来当月上市新车的展望,不过由于2023年1月将迎来春节假期,因此国内上市的新车并不多,而除了将上市的新车外,2023年1月还有不少高关注的新车即将亮相,比如仰望R1、大众ID.AERO量产版等。此外,有关于汽车的两条新政也将实施,而海口新能源暨智能网联车展、CES展和东京改装车展也将于1月举办。

       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

       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享受免征购置税政策。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

       据工信部相关统计显示,2016-2022年间,国家每年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额从8.6亿元增长至105.4亿元,总额已经超过300亿元,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2年底的2万辆增长到了2022年9月份的1149万辆。

       2023年起限制个人一年内出售二手车数量

       2023年1月1日起,将对个人一年内出售的二手车数量进行限制,持有时间少于1年的二手车达到3辆及以上,将不予办理交易登记手续。

       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自然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出售持有时间少于1年的二手车达到3辆及以上的汽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拍卖企业等不得为其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予办理交易登记手续,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

       特斯拉Model X Plaid/Model S Plaid上市

       新款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Model X Plaid将于2023年1月6日上市发售,并于2023年上半年开启交付。两款车型均定位性能版车款,搭载三电机系统拥有强悍的加速性能,其中Model S?Plaid的0-100km/h加速时间仅2.1秒,Model X Plaid的0-100km/h加速时间2.6秒。

       造型方面,新款Model S?Plaid在延续现款车型设计的同时针对造型细节进行了升级,例如在前脸部分,前唇进气口尺寸加大配上更加凶狠的前保险杠,导流装置也进行了更新升级,更加凸显凶悍的性能实力。而经过一系列优化后,新款Model S?Plaid实现了量产车中最低之一0.208的风阻系数。

       而车尾部分,也是进行了小细节的调整,整体没有对先去的设计进行改变,熏黑的尾灯组及横贯饰条隐藏的特斯拉字母依旧突出了不错的运动,新款Model S?Plaid后保险杠处采用亮黑的扰流板。而右侧铭牌处新款Plaid取消了PLAID的字母,而保留了徽标图案,还是能一眼识别到其特殊的身份。

       内饰方面,在此次改款中全面升级,全新内饰设计语言下,保留了全液晶仪表,仪表盘进行了布局调整,配合中控横向大屏,整体采用横向布局,因此车内空间容积也变大了。同时,车内空调通风口也进行了隐藏式设计,可以智能调节气流循环方式,并且标配三区温度控制、前排座椅通风和 HEPA 高效空气过滤器等。

       动力部分,新款特斯拉Model S?Plaid搭载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1020马力。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时间仅2.1秒,极速可达322公里/小时,在9.23秒完成250公里/小时的速度,跑完四分之一英里的距离,续航里程637公里。

       新款Model X Plaid在延续现款车型造型设计的同时,针对在细节处进行了调整,像是前唇进气口尺寸加大配上更加凶狠的前保险杠,导流装置也进行了更新升级,更加凸显凶悍的性能实力。而经过一系列优化后,新款Model X Plaid的风阻系数仅为0.24Cd。

       内饰方面,在此次改款中全面升级,全新内饰设计语言下,保留了全液晶仪表,仪表盘进行了布局调整,配合中控横向大屏,整体采用横向布局,因此车内空间容积也变大了。同时,车内空调通风口也进行了隐藏式设计,可以智能调节气流循环方式,并且标配三区温度控制、前排座椅通风和 HEPA 高效空气过滤器等。

       动力部分,新款Model X?Plaid搭载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1020马力,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时间仅2.6秒,同样四分之一英里也仅需9.9秒即可完成,续航里程536公里。持续性输出超过1,000马力功率的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同样也配备特斯拉革命性的热泵系统,这可以保障Plaid车型长时间以峰值功率运行。

       大众全新电动车将于1月3日发布

       大众将于1月3日开幕的CES展上发布全新的电动车型以及车辆名称,新车是ID.AERO量产版,定位纯电中型轿车,未来将会成为迈腾和海外Passat的电动化继任者,将会由一汽-大众引入国产。

       外观设计方面,大众ID.AERO纯电轿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此前的Space Vizzion概念车,将会拥有ID.家族最新的设计理念。除了常规的三厢版轿车外,未来根据市场需求,还有望推出旅行版和GTX高性能版产品。

       目前关于该车还没有太多的消息,不过此前大众内部人士曾表示,得益于MEB纯电动平台紧凑的机械布局,该车量产后可能会拥有比拟豪华车辉腾的内部空间表现。

       <img data-original="/bitauto/2022/05/10/913fcb03-8199-4db8-9998-83405ed99ced_630_w0.jpg" class="main-lazyload lazyload main-lazyload lazyload imgborder" src="http://ima

2020: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四大要点,展望五大新技术

       转眼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国家优化能源结构,践行“碳中和”承诺的元年,也是解放发布“新能源战略”启动蓝途行动的第一年。回眸解放新能源征途,展望碳中和时代的发展路径,这一老牌车企正以持续领航新能源产业的雄心,整装再出发。

水大鱼大,变局蕴含机遇挑战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挑战的共同行动。作为交通领域主要碳排放来源,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双碳”目标, 既是我们履行汽车大国的全球责任,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早在2014年就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翻开我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汽车低碳转型的崭新一页。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均占全球半数,今年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增速1.9倍,特别是在“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添了一把火,建立了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链。

       虽然过去在传统造车赛道上,中国车企起步比较晚,但新时代以电力驱动、车端网联为主的应用生态的转变,让全球车企重回同一个“起跑线”。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专家指出: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带给我们能源动力的变革;汽车行业面临着制造和运行的变革;还有整个社会低碳和安全出行的变革,这“三大变革”叠加起来,恰恰是中国车企未来跃迁发展的一个崭新机遇。正印证了那句话——“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使命领航,解放开启壮阔征程

       新能源汽车为我们创造了加速超车的全新赛道,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一汽解放积极拥抱这一时代机遇,于今年9月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并隆重发布“15333”新能源战略,即“蓝途行动”,持续深耕新能源技术,加快布局新能源产品矩阵,与能源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不断做强做大解放新能源事业。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详细解读了“一汽解放新能源战略”。“15333”覆盖1个愿景5大产品平台、3条技术路线、3大领域布局和3项专属服务,以完整的作战体系、高效的执行力,使解放“新能源战略”快速落地生根。这一行动以中国一汽新能源事业发展为引领,全力践行新时代商用车领军品牌的责任与担当,也意味着解放将引领中国商用车行业向绿色转型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不断赋能。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在详细解读“一汽解放新能源战略”

方兴未艾,科技创新驱动未来

       虽然商用车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13%左右,但是碳排放总量却占汽车排放总量的50%,商用车低碳发展对我国汽车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时代鞭策一汽解放要在新能源领域继续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走在前面,在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上体现更大担当;在带动上下游,铸牢产业链,构建大生态上做出更大作为。

       今年9月起,解放新能源产品正式启用蓝色“解放”和星空“鹰标”专属标识,让广大客户更加直观感知“活力、创新、环保”的品牌形象。

       当前,解放已完成J7、JH6、J6L、J6F等重、中、轻、微、客全系列141款新能源产品投放,成功实现了“传统车电动化”;新能源车型涉及牵引、载货、自卸、专用、客车五大品系,全面覆盖典型应用场景。企业力争2025年前实现新能源“核心总成数智化”;2030年前实现新能源“整车平台专属化”。

       未来,一汽解放将进一步坚定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将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全面发力,2030年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领先,且要逐步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高于传统车,新能源销量占比高于全行业的“两高”目标。致力于成为E时代全球商用车技术引领者、标准制定者、价值创造者,为广大客户提供“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有望延续

       这里对2020上半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情况进行梳理,以及对电池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上半年市场情况要点

       1.?电动汽车产量35.1万,同比下降42%,对应的动力电池需求(装机量)为17.8GWh,同比下降40%;而上半年动力电池产量约25GWh,大约有7.5GWh的库存;

       2.?另一个锂电大头,电动自行车产量1150万辆,假设50%采用锂电?(一辆车15Ah?x?48V?=?0.72kWh),加上20%换电需求,需求总量约为5GWh。

       3.?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16.4万吨,同比下降28%,其中三元7.1万吨(下降28%),磷酸铁锂4万吨(增加5%),钴酸锂2.9万吨(下降15%),锰酸锂2.4万吨(下降10%);电解液(不宜库存)生产总量7.2万吨,同比下降18%。

       4.?上半年18GWh装机量中,乘用车占比75%。

       乘用车中,88%的装机用于纯电动汽车,而方形电芯为主导,占比达七成。

       其中,三元电池装机占比超过了84%,磷酸铁锂电池全部用于纯电动乘用车。

       电池新技术展望

       1.?磷酸铁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200Wh/kg(国轩高科宣称),市场主流为140-18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140Wh/kg(比亚迪刀片电池),市场主流120Wh/kg左右;电池包成本约0.5-0.6元/Wh。

       2.?三元锂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300Wh/kg(力神宣称NCA),市场主流200-24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250Wh/kg(宁德时代宣称),市场主流170Wh/kg左右;电池包成本约0.8-0.9元/wh。

       3.?电池技术发展,仅仅围绕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痛点在五个方面发力:提升能量密度,保证安全,成本降低,满足快充(3C),提升环境适应性(-40度到60度)。

       4.?提升能量密度一直都备受重视,目前创新工作集中在“材料”、“工艺”和“结构”三大方面,从以下五个要点进行详细论述:第一,正极材料

       1.?三元高镍,宁德时代NCM811,容量200左右,SKI推出了NCM9电池。

       2.?正极去钴,即镍酸锂LNO,克容量270左右,特斯拉添加5%Mg用于稳定结构,预计2023量产。

       3.?进一步去镍,即富锂锰材料,容量可以达到300mAh/g,个人预计2025年量产。

       第二,负极材料

       1.?最早采用人造石墨,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市面上宣传的所谓石墨烯电池)等,增加导电性,容量300-340mAh/g。

       2.?在石墨中添加10%左右的硅,松下在2017年已实现,克容量500-1000mAh/g。

       3.?最终目标采用无锂负极,只需铜箔集流体(锂直接来源于正极)。

       第三,电解质材料

       从常规电解质到多元高压电解质,到最终的全固态电解质。

       (来源:研究)

       全固态电解质有三种技术路线,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目前需要解决离子导电率和界面阻抗的两大难题。

       第四,工艺

       1.?采用超厚电极,特斯拉干法涂布技术,可将正极片单边厚度从100微米做到200微米左右,减少NMP溶剂的使用。

       2.?采用超薄的铝箔(小于10微米)和铜箔(小于6微米)的集流体,实现高导电率、高强度、高柔韧性和高结合力。

       3.?把隔膜减薄(3-10微米),增加穿透性,但同时兼顾耐穿刺、机械强度、隔离和耐热特性。

       4.?做大电芯和做长电芯(刀片电池),最终降低电芯内非活性材料。

       第五,结构

       1.?采用大模组(特斯拉,宁德时代“CTP”)或者真正无模组技术(比亚迪刀片电池);

       2.?将“三电”融入底盘一体化设计,需要电池厂商深度参与车厂前期设计,对整车影响有待验证(特斯拉Model?3,宁德时代所谓“CTC”)

       (文:汽车人参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面对哪些挑战?

       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有望延续

       兔年伊始,各地加力扩消费,其中新能源汽车是重要抓手,上海、浙江、山西等多地集中发布相关支持政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名誉理事长苏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但各地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预计仍会延续,且2023年新能源汽车消费高增长的势头会延续。

       近期,多地发布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1月28日,山西省商务厅等17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涉及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内容。

       1月29日,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

       同日,浙江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印发的《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左右;同时,鼓励各市对燃油车置换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鼓励重点地区建设用地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倾斜。

       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正式退出,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成为车企、消费者等关注的重点。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发布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能够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市场,促进新能源车企销量增长,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行业对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正式退出早有预期,很多企业已开始调整经营策略。

       根据乘联会官网1月28日发布的预测数据,1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36.0万辆,同比下降34.6%,环比下降37.3%。其中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36.0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下降43.8%,渗透率26.5%。

       乘联会表示,由于春节时间节点提前,经销商1月份销售节奏受到干扰,人气与成交表现均弱于正常季节性水平。新能源车市短期有所波动,由于部分头部厂商价格调整幅度较大,使得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观望情绪,后续将逐渐恢复正常节奏。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王显斌认为,除了纯电产品技术路线,目前多家企业推出全新混动DHT技术平台,预计插电式、增程式混动车型将成为替代燃油车的主要技术方案。相较于纯电动车,混动车型带电量少,成本相对可控;相比燃油车,其油耗更低且性价比优势突出。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达40%左右。

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怎么样

       2019年的最后几天,汽车圈在广州车展之后的短暂沉寂被蔚来的NIO?DAY打破,给风声鹤唳的2019年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看完直播之后,我还是在朋友圈发表了几句感想,表达了对蔚来近一年来进步的欣喜和对蔚来的未来的期待。

       2020年也已经来到,在这一个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节点,我想借着蔚来汽车的话题来展开,顺便分享一些我近期的想法和思考。

       ■?做一个高端汽车品牌的意义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

       我在朋友圈说:“蔚来品牌的成功有一点意义很重大:如果没有蔚来,中国品牌根本就没有一个能跟特斯拉(或者其他豪华品牌)正面竞争的,蔚来保留住了这点希望。”

       中国汽车行业历经半个多世纪时间,干了几件事情——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掌握主流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创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市场。

       毫无疑问,非常伟大。

       但也有几个问题,第一是没有创立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第二是没有一个自己的豪华品牌,当然,就更加没有一个全球性的豪华品牌了。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中国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感谢人口红利带给我们的好运气。

       无论是全球品牌还是豪华品牌,都涉及到汽车文化的输出。中国汽车产业在之前的整个阶段中,只顾得上埋头练基本功,先保证能够跟上国际大厂的步伐不要掉队太厉害,再依托政策保护扎根本土市场守住阵地就是最大的成功,几乎没有输出什么文化,也就谈不上全球化,也不可能有豪华品牌诞生。

       中国品牌以前不能对外输出影响力,是因为底子薄,内功弱,攘外必先安内,因此力有不逮。反观来自美国的特斯拉,基础雄厚,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席卷全球。

       但是在现阶段,情况有所不同了。

       首先,中国企业现在在汽车的基础研发制造上已经成熟化和流程化了,简单的说,你只要有钱就保证能造出车来(当然不一定能造出好车);

       其次,中国企业现在有钱了,可以在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这就是蔚来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造出车,并且能够在品牌建设上投入大量真金白银的原因。

       但并不是说砸了钱,就能做成高端的品牌,蔚来还用了心,最重要的是找对了方法。

       吉利成立了20年,做出高端品牌了吗?没有。所以它花钱买了沃尔沃,买了路特斯。

       比亚迪成立22年,至今没有做出高端品牌。王朝系列?还差得远。

       老牌的国企更不用说了,一汽、上汽、东风、长安,都没有成功的高端品牌。

       红旗算吗?至少市场和消费者并没有认可。(但个人觉得具有一定潜力)

       所以,蔚来能有现在的品牌认可度,只用2年就把售价40万元以上的车型做到年销量2万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蔚来在Q3财报中预计,2019全年总交付量将超过20?300辆车。)

       品牌向上是多少品牌砸钱无数却求之而不得的,蔚来在短时间内就做到了,品牌的溢价完全可以弥补它账面上的亏损。

       蔚来的品牌力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消费者的认可,这一点从销量上反映了出来。大家不妨跟林肯、雷克萨斯等品牌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市场做到年销量2万辆的;

       第二是投资人的认可,这一点从股价上反映了出来。12月28日NIO?DAY当天,蔚来的股价是2.42美元,12月30日收盘,蔚来股价暴涨53.72%,收盘价为3.72美元。

       2019年这么成功,居然有人觉得李斌是2019年最惨的人?

       在打造高端/豪华品牌上,蔚来做到了,下一步就是要对外输出影响力,成为一个全球品牌,这一步可能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所有人都需要耐心等待。

       再强调一下做出一个高端品牌的意义。

       中国汽车产业多年来一直希望“弯道超车”,新能源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外资品牌正在猛烈追赶,技术的壁垒很快就会消除。如果品牌力上没有突破,很快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格局又会回到燃油车时代的类似状况,多年来的努力就白费了。

       不信你看保时捷,Taycan卖一百多万人民币,贵不贵?发布之后订单分分钟超3万,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所以,蔚来保留住了弯道超车的希望,意义很重大。

       无论如何,这样的品牌,一定要悉心呵护,而不要无情打压。

       ■?主机厂造车“不存在技术门槛”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是跟业内人士(研发制造领域)探讨之后的想法。

       主机厂干的活,重点在于整合和匹配。一辆汽车上万个零部件,主机厂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做好三大件——车身、底盘、动力总成(发动机或三电系统),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管理好供应链,一辆车就能下线了。(当然实际上比这复杂得多)

       这些都是砸钱就能办到的,并非我信口开河,从业者也如是说。砸钱能办到的事,就没有技术门槛。要不然中国怎么能有好几百家汽车主机厂?

       造车,资金门槛更难跨越。有钱就是神,没钱就是最惨的人。

       什么叫技术门槛?比如,芯片;比如,发射火箭;比如,顶级的人工智能……这些全球只有个位数企业才能干的事,才叫有技术门槛。

       当然,主机厂造车没有技术门槛,不等于汽车制造本身没有技术门槛。

       但,汽车制造的技术门槛,大多在供应商手中。比如,博世,大陆,ZF、麦格纳、法雷奥……这些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BBA很多所谓的核心技术,其实都是联合开发,只不过因为BBA的品牌力强、销量大,所以能站在主导地位,而大多数中国品牌需要花大价钱跟这些供应商合作,还没什么话语权。

       越是在宣传的时候打出“与全球顶级供应商合作”旗号,并且列出长长一串品牌清单的品牌,越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你看BBA会在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疯狂宣传其供应商是谁吗?

       正因为话语权在供应商手里,汽车在技术方面的“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就国内市场来说,宁德时代、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它们可以跟所有汽车品牌进行合作,表面上当然也能订制开发,但是骨子里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所以,如何在“同质化”的基础上做出差异化,才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品牌的成功之路到底在何方?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虽然造车“没有技术门槛”,但需不需要技术创新呢?很显然,是需要的。

       可惜,目前我认为还没有一家中国汽车品牌是靠技术创新驱动的。

       即便蔚来在品牌上做到了一定高度,但是在技术层面,其实也并没有太多技术创新。100?kWh大电池也好,自动驾驶辅助也好,换电模式也好,要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突破,要么只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某些品牌所谓的核心技术,也并非独步天下、舍我其谁的独门绝技,其实大家都有,只不过实现方法、实现效率、合作供应商等有所不同而已。

       技术创新会非常困难,有可能有突破的几个方向,包括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等,但是可以想象,这些技术的突破,都不太可能是某个主机厂单枪匹马搞出来的,一旦突破,都是全行业级别的应用,所以技术的同质化依旧会贯穿始终。

       对于中国来说,有强大的政府支持,能够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更多,因此更适合在“车路协同”方面进行突破,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确实有一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了,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令人欣喜的成果。

       我倒是觉得,短期来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路径可能会跟手机比较接近,智能手机在硬件上基本已经同质化了,但是在软件层面还有很大的差异化空间。不同手机品牌各有特色,主要还是软件生态上的不同。

       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史来看,智能机取代功能机不是靠续航更长,也不是靠价格更低获胜,续航短价格高的智能手机能够胜出,关键在于颠覆性的用户体验。

       汽车在硬件标准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依托于车联网,追求软件生态的创新和智能座舱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在服务模式上也可以继续探索,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服务将会超越产品本身,成为用户选择产品的核心理由。

       财大气粗的企业,比如大众这样的,更能投入巨资进行车型底层架构的重构。MEB平台全面拥抱纯电,新车上将搭载vw.OS车辆操作系统构建大众的全新软件生态,大众还信誓旦旦宣称将在2025年全球范围内量产100万辆MEB平台纯电动车型。

       在第一电动网的GNEV10大会上,盈渊产投基金CEO林文海表示:“智能电动车有没有前途,看全球的巨头在做什么就知道了。”再看看中国政府和全球多国的政策倾向,结论一目了然。

       看不清楚未来也没关系,趋势已不可逆,跟进就是。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进过程依然危机四伏

       由于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比较萎靡,但是不乏亮点。

       除了蔚来ES6的热销之外,广汽新能源Aion?S也实现了大卖,甚至还反哺广汽丰田出了一款iA5。比亚迪唐也反向输出给奔驰,推出了全新的腾势X。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方面的耕耘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但危机依然存在。

       2019年,别克、福特、现代、本田、雷诺、雷克萨斯、奥迪等外资品牌纯电动车陆续在中国上市,本土品牌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受到冲击。

       2019年,宝马530L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市场火爆畅销。

       2019年,上汽大众MEB工厂落成,2020年将投产大众I.D系列首款车型。

       2019年,“特斯拉速度”初见成效,中国工厂开启首批员工车主交付。

       2019年,特斯拉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一。

       2019年,暗流涌动,群雄并起;2020年,中国品牌能否继续领跑?

       ■?汽车“新四化”最终会何去何从?

       2020年已经来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汽车正快速经历着“新四化”的进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尽管很多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还会经历一个低谷期,但我相信低谷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绝不会成为最惨的那一个。

       以《银河系漫游指南》闻名于世的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有一个著名的“科技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汽车“新四化”似乎现在就是一种处于某个奇怪阶段的科技分支,既存在很多争议和质疑,也有很多人坚定地看好它的未来。

       那么,请问聪明的你,你认为新能源汽车现在正在经历的技术变革会是以上哪一种情况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面很广。

       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该专业不仅需要学习新能源汽车的知识,还需要学习现代汽车的基础知识,所以就业范围很广。新能源工程专业未来薪资稳定,平均月薪6000元左右。技术好的话工资会高一些。

       最高的厂长年薪一百万,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其他新能源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可以拿到近百万年薪,这是一个风口浪尖。如果不抓住这个赚钱的机会,将来新能源就变成了“旧能源”,你就找不到赚钱的地方了。

       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新能源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售后服务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试验试制、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等工作。

       新能源就业前景好,主要体现在新能源产业前景看好,能源结构转型大势所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稀缺,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广,工资待遇高等方面。

       汽车新能源专业就业方向有以下这些:

       新能源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培训等部门从事新能源汽车调试、新能源维修技术主管、质检员、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相关工作。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

       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新能源汽车展望”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