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汽车论坛
小米汽车最新进展报告最新消息今天_小米汽车最新新闻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2.来说说小米、OPPO、vivo的粉丝,能否用上鸿蒙HarmonyOS3.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4.硬科技报告:2nm芯片为什么特别?文/宝拉要问最近汽车圈最火的厂家是谁,那么我投小米汽车一票。前有华为余承东被爆将加盟小米汽车,后有小米汽车首款车型配置和售价曝光,虽然两条爆料都被辟谣了,但是以小米集团的受关注度,小米汽车
1.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
2.来说说小米、OPPO、vivo的粉丝,能否用上鸿蒙HarmonyOS
3.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
4.硬科技报告:2nm芯片为什么特别?
文/宝拉
要问最近汽车圈最火的厂家是谁,那么我投小米汽车一票。前有华为余承东被爆将加盟小米汽车,后有小米汽车首款车型配置和售价曝光,虽然两条爆料都被辟谣了,但是以小米集团的受关注度,小米汽车之后上市后也会充满腥风血雨。
其实不管营销怎么样,我们用户肯定最关心的就是价格和性价比。
雷军曾这么评价小米汽车,“这是小米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所以在雷军心中,小米汽车的重要性似乎已经目前的手机业务。
上个月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收入为2,8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85亿元,同比下降61.4%。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主力业务智能手机收入下滑,分部收入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089亿元减少19.9%至报告期的人民币1,672亿元。
换句话说,小米去年智能手机销量大幅减少,销量下滑近4000万部。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小米研发支出为160亿元,较2021年增长29亿元,不过据小米财报显示,这部分增加的研发支出几乎都去了智能业务板块。小米去年在造车上研发支出为31亿元,超过总体研发支出的增长额,意味着小米手机业务的研发支出被压缩。
雷军还表示,2023年还要在智能汽车投入75-80亿元,那么手机的研发支出很可能将进一步压缩,小米转型的迫切性展露无遗,智能汽车在小米的各板块业务的重要性也被提升。
投入越大,小米汽车面临的压力越大,就小米集团现在的情况看,小米汽车势必会成为小米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销量大概率会是小米汽车最在前期最关注的方面。要想销量上去,那么价格和性价比肯定要占一样。
对于小米汽车的价格猜测,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为30万元级别,不过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个人认为小米汽车首款价格将在15万元级别。
前文已经分析出小米汽车将大概率将销量当作首要目标,那么30万元级别显然不合适。据统计我国至少85%以上的用户买车的价格为20万以下,20万以下市场大,30万左右市场小,谁更容易卖得多肉眼可见。
此外,雷军早在2021年就表示小米首款汽车的售价区间在 10-30 万元,那么就更不可能会超过30万元。
小米造车的劣势很明显,最主要就是入局太晚,中国目前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就有100个,小米一入局就是百来名开外,中高端品牌也不少,小米想弥补这一劣势最好的方式是,复刻手机市场中低价占领市场的方式,后续有了市场根基后,再做高端也不迟。同时,小米的粉丝也希望小米将汽车的价格打下来。
因此,小米汽车的价格,至少首款汽车的价格在15万左右比较合理。
至于性价比,按照国内品牌的内卷程度,想必也不会差到哪去。
关于造车进度,根据小米汽车的规划,首款车型将在22年末到23年初推出工程样车,并将于2024年上半年左右开始量产,对此,雷军在今年3月份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或将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小米首款车型的上市已经呼之欲出了,如果真是15万级别,你会买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电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再延“免”
院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继续免征
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需求举措,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其中对汽车领域,会议指出,除个别地区外,限购地区要增加汽车指标数量、放宽购车资格限制;打通二手车流通堵点;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
点评:尽管尚未出台相关细则,但无疑是对购车消费者的一大利好消息,也将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注入一股动能。
比亚迪海豹20.98万元起售,开启交付
在开启预售后,比亚迪e平台3.0第二款车型——海豹正式上市,四款车型售价为20.98万元-28.68万元。除了价格带来的惊喜,海豹还升级了产品配置,海豹650km四驱性能版的用户可通过OTA远程升级免费获得iTAC智能扭矩分配系统;并且对于大家关注的全景天幕隔热问题,海豹将全系赠送遮阳帘。
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透露,海豹订单已突破6万辆,且主要集中在25岁到35岁的年轻用户群体,是名副其实的海洋“豹”款。新车将于比亚迪常州专属工厂投产,并将在下个月开启交付。
点评:从一定程度上,至2022年结束,海豹又将是一台产能决定销量的爆款车型。
迪斯突然“被下课”,事先不知情且已被边缘化
赫伯特?迪斯,大众集团的CEO,被大众汽车宣布了即将卸任的消息。而就在这个消息放出来的当天,迪斯还在领英平台上分享着对上半年业绩的感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对自己和大众而言,2022年上半年是一段压力巨大的时期”,迪斯写到,“我们下半场的状态很好!”这时的迪斯肯定想不到(至少在当时肯定是没有意识到),大众集团的下半年里,其实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
点评:迪斯的“下课”,折射“大象转身”的艰难复杂。
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辞职 提名穆峰为总经理
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王凤英卸任总经理职务,穆峰接任该职务。
公告显示,董事会收到公司总经理王凤英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王凤英女士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王凤英女士将继续在公司从事战略管理相关工作。王凤英女士已确认彼等与公司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且概无有关其辞任之事宜须提请本公司股东及注意。
点评:技术派接棒,长城汽车科技转型或进入关键期。
广汽能源科技公司正式成立,埃安能源布局提速
广汽埃安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广汽集团与广汽埃安联合投资的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注册成立。
新公司将围绕充换电网络建设及运营、技术研发、电池运营管理、能源交易、太阳能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数据处理和存储等开展业务,预计未来几年将投资49.6亿元。埃安方面指出,这是其在能源产业布局上迈出的新的实质性步伐。
点评:布局能源产业、构建可持续利用能源生态,是新能源车企深度参与国家战略,同时解决用户充电便利性痛点,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
“扎堆”海外上市!多家电池企业即将登陆瑞交所
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首批GDR上市仪式在瑞士证券和深圳证券、上海证券同步举行。本次GDR上市的企业包括国轩高科、格林美、杉杉股份和科达制造。其中国轩高科是自中欧通规则落地以来瑞士证券GDR基础发行规模最大的公司。
点评:此次多家企业的成功上市体现了海内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电池企业全球战略布局、对于碳中和经济的信心。
李斌称蔚来将每年出一部手机
有媒体报道称,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近期接受用户访时又讲到了蔚来手机。李斌称,蔚来手机的事正在推进,现在造出手机不难,造出好用的手机还是有挑战的。蔚来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为蔚来用户造一部好用的手机,而且每年就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一样。就有消息称,蔚来将进入手机市场。
同时,蔚来还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手机业务相关的岗位。彼时,李斌曾回应称,还在调研,不考虑商业角度。手机做出来容易,但是做好手机很有挑战。平板、电脑、电视这些跟车关系不大的蔚来肯定不会研究,可穿戴的、移动的东西都要好好研究。而蔚来官方则表示,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沟通。
点评:前有吉利,后有蔚来,汽车企业造手机的终极目标还是为汽车赋能。
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专利诉讼尚无生效判决
中创新航就网络上一些关于专利争议的信息发布声明,其表示,诉讼和涉案专利无效仍然处于审理阶段,尚无生效判决。宁德时代向媒体回应了与中创新航专利侵权案的进展,宁德时代表示,已收到中创新航对于三项涉诉专利的新无效请求,但不影响法院对侵权案件的审理。另外,其还表示,中创新航此前提出了五项涉诉专利无效请求,并无一件成功,法院已经开始实质审理阶段。
中创新航同日也回应媒体称,公司已就宁德时代的三项专利提出了新的专利无效请求,均处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无效审理阶段,这三项专利都与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案相关。
此次,中创新航的最新声明意在“回怼”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还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但打着“保护创新”的旗号,利用涵盖在先公知公用技术的无创新性专利,对同行业行恶意打压之实,违背专利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宗旨。
点评:从双方的态度来看,这桩索赔金额高达5.18亿元的专利侵权案一时半会还没法尘埃落地。
广汽能源科技公司正式成立,埃安能源布局提速
广汽埃安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广汽集团与广汽埃安联合投资的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正式注册成立。
新公司将围绕充换电网络建设及运营、技术研发、电池运营管理、能源交易、太阳能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数据处理和存储等开展业务,预计未来几年将投资49.6亿元。埃安方面指出,这是其在能源产业布局上迈出的新的实质性步伐。
点评:布局能源产业、构建可持续利用能源生态,是新能源车企深度参与国家战略,同时解决用户充电便利性痛点,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
蘑菇车联拿下30亿元自动驾驶商用大单
蘑菇车联和四川天府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双方拟合作建设蘑菇车联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总金额约30亿元。其中一期规划道路约48公里,建设内容包含车路协同、智慧交通 AI 云平台、自动驾驶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蘑菇车联将规模化运营自动驾驶环卫车、公交车、网约车、巡逻车等,提供多场景自动驾驶城市公共服务。
基于全面的技术能力,蘑菇车联已获得多笔城市级项目订单。
蘑菇车联与云南大理市合作了10亿元自动驾驶项目;2021年9月,蘑菇车联智慧交通项目落地河南鹤壁市,项目金额约3亿元;2021年3月,蘑菇车联在湖南衡阳落地国内首个城市级自动驾驶落地项目,项目金额约5亿。
点评:虽然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还是要面向C端消费者,但在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掣肘下,通过以为引导,在部分城市先行试点,无疑更具现实意义,至少蘑菇车联已经走通了这条路。
通用旗下Cruise日均亏损500万美元
通用汽车表示,第二季度Cruise损失了5亿美元,每天亏损超过500万美元。Cruise的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亿美元增至9亿美元。通用汽车高管表示,在搁置Cruise IPO后,挽留员工的薪酬成本上升是造成亏损的原因之一。
自2018年以来,通用Cruise一直试图在旧金山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在此过程中已经亏损了近50亿美元。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虽然开始在旧金山收费,亏损却依然在加速。不过,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仍然看好Cruise未来发展,并重申了此前的预测,即到2030年,Cruise每年可能创造大约500亿美元的营收,约占通用汽车最近年营收的40%。
点评:3年巨亏超300亿元,亏得“家里有矿”,只是如果再这样烧下去,即便家底丰厚如通用汽车又能支撑多久呢?
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成立合资公司
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开展L4自动驾驶重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共同打造高端自动驾驶重卡品牌。合资公司将于2022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2024年开始大规模量产,几年后年产量将有望突破万辆规模。基于三一新能源卡车平台打造的首辆自动驾驶样车已经开始路测验证。
要形成一个围绕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闭环,需要打造一个由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重卡制造商和物流公司联合组成的“黄金三角”。而考虑到一款车从设计到量产本身需要周期,一般来讲乘用车需要3~5年,卡车快一些,也需要2~3年。因此现在开始量产,正好契合几年后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到来。
点评:自动驾驶的商业闭环,仅靠一家公司难以形成,如今通过与物流公司、重卡制造商形成优势互补,既是小马智行本身迈向全新发展阶段的需要,也是自动驾驶演进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
纵目科技发布泊车技术平台及行泊一体智驾产品
纵目科技举行线上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泊车技术平台“Drop’nGo”及行泊一体智驾产品。其中“Drop’nGo”包括Drop’nGo Lite、Drop’nGo两大产品线,前者的目标是打造极致的L2泊车体验,后者的目标是真正让用户下车,车辆独立完成停车场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会上,纵目科技还发布了“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共分为三个系列:Amphiman3000系列、Amphiman 5000系列和Amphiman 8000系列,每个系列又包含多个产品组合。其中Amphiman3000系列用3R5V12U传感器组合,预计将于2023年Q2发布;Amphiman5000系列用5R6V12U传感器组合,在2023年Q3发布;Amphiman8000系列的传感器配置为5R11+V12U,支持搭载芯片地平线征程5或者高通的Snapdragon Ride,预计会在2024年Q4对外发布。
点评:在智能泊车领域,纵目科技一直处于领跑地位,此次发布行泊一体解决方案,不仅仅是纵目科技自动驾驶战略的再进阶,更体现了其全面发力智能驾驶市场的决心。
车主因眼睛小被驾驶误判为开车睡觉
一位汽车博主表示,他在使用小鹏驾驶功能的时候,因为眼睛比较小,被系统判定为“开车睡觉”,从而被扣除了智驾分。“智驾分”是小鹏汽车根据是否脱手、是否及时接管、是否疲劳驾驶、是否分神等4个指标判断用户是否正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据悉,这位车主共计被扣了4分的智驾分。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汽车误判小眼睛人士为闭眼的情况不在少数,另一位汽车博主也表达过自己的类似困扰。
点评: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云途半导体获数亿元A+轮融资
苏州云途半导体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小米产投和联新资本持续加注,劲邦资本、北汽产投、芯动能、汇添富、永鑫资本等新机构加码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和L、M系列芯片的量产和销售。
云途半导体共规划了4个系列的产品,分别是 YTM32B1L 系列、YTM32B1M 系列、YTM32B1H 系列和 YTM32Z1 系列。其中首款车规级系列产品YTM32B1L可满足车灯、车窗、座椅、电动尾门等应用,已拿到数十家整车厂及Tier 1的定点,并实现批量出货。第二款高端车规级M系列产品YTM32B1ME应用更加广泛,也已正式量产,短短时间便送样100+以上的重点客户,并获得了数千万的客户订单,预计Q4开始批量出货。
点评:在全球性缺芯的大背景下,以云途半导体为代表的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正在打开国产替代的新局面。
来说说小米、OPPO、vivo的粉丝,能否用上鸿蒙HarmonyOS
马家桥,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小镇。
最近的地铁站在10公里外。下了亦庄线,地铁站门口会有黑车司机等很久。他们用当地方言喊着“马驹桥不会走,就差一个”。在镇上,村庄之间有一大片农田。鸡叫狗叫此起彼伏。夕阳西下,这是北京罕见的牧歌。
小米汽车厂落户的消息打破了长期的平静。空空气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焦虑。马家桥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一夜之间,外界的目光全部聚集在马家桥,媒体纷纷赶来。
随着一座名为“马驹桥智造基地退休总部”的建筑正式挂牌,小镇开始走向未来。
11月27日纸协议的签署,预示着总投资630亿元的小米汽车工厂将在未来几年内崛起于马家桥镇,并在这里带来可观的就业机会。
“产业为王”,大家都很清楚,马家桥镇已经濒临腾飞。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盯着这个小镇,试图在街狗的吠叫和麦田里**的玉米秸秆中找到小米车的线索。
而小镇人更关心的是,在工业落地的洪流下,会遇到怎样的命运转折。虽然小米首款车要到2024年才能量产,但在小镇马家桥,海浪拍打着岸边,暗流涌动。
■村民的“财富密码”
站在方新店村,村民阿杰抬头望去,看到远处的工地有了新的变化。
一个名为“和创工业中心”的项目即将完工。在这个项目周围,越来越多的起重机将建筑堆积得越来越高。新城镇和村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阿杰笑着说,他住的平房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别墅”。他脚下的村庄迟早会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
“你看到那边的标志了吗?”顺着阿杰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蓝色标牌上的四个字醒目——“腾退区”。
标有“腾出区域”的标志
阿杰说,只要插上品牌的地方,灰尘最终还是会回到灰尘里,成为工厂的建设用地。被拆迁的业主也将获得可观的拆迁补偿。
不仅是阿杰所在的方新店村,包括周莹村、小星村、杨秀店村、古庄村、张晓星湾村、张村、石春村在内的八个村,到处都贴满了这样的标语,而不是早些年写在房子上的“拆迁”两字。虽然视觉冲击力少了很多,但两者都是同一个“财富密码”。
马家桥努力把这片土地打造成具有“网络味”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3月,马驹桥智造基地静修指挥部陆续发布15个招标公告,共有15个招标项目。规划中,项目总拆除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预算24.2亿元,其中方新店村项目资金高达13亿元。
据开发区区域协同事务局介绍,马驹桥镇位于亦庄新城智能制造组团。根据亦庄新城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区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马驹桥智造基地撤退指挥部”
在总部周围,一些房屋已经被拆除,地上的碎瓦就是这些房屋的遗迹。总部周围有“腾空区”的标志,说明最后连二楼的总部都会一起拆除。
“听说明年3月前,这些村子就要搬走了,方新店以西的区域最终可能会成为小米的工厂。”
阿杰昨晚在酒桌上听到了这个消息。有老人说小米汽车厂在方鑫店门口的地里。现在这片土地被栅栏包围着,到处都是庄稼。
在方新店,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小米厂要在这里落地,这是他们饭后最大的谈资。几年前,这里的人没有参加“拆建”的盛宴。最后,还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小米来了。
一些租房的人已经开始和租客谈判,所以租赁合同只签到2022年3月。在新店和周莹的交界处,很多门都被关上了,窗户被灰尘覆盖。
至少在这一刻,村民们是幸福的。他们建造了这个村庄,现在他们想见证它的消失。来来去去,会带来更好的生活。
■与 蔚来 “相亲”后,亦庄终于“嫁给”小米。
出行变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方鑫店所在的亦庄成为北京高端制造业的福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今年前三季度,亦庄经济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2021年,亦庄曾经错过了蔚来。传闻2021年,蔚来“生死攸关”,亦庄不愿投资,以至于命悬一线的蔚来选择了合肥,这让亦庄人至今后悔不已。
命运又来了,这一次亦庄抓住了。和魏莱约会后,亦庄终于和小米结婚了。
小米汽车项目将在亦庄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R&D总部。换句话说,小米汽车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亦庄企业”,从这里出发,起飞。
“小米汽车厂将建在这片空土地上”
在一片土地空上,小米将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厂,其中一期、二期分别年产15万辆。预计2024年,亦庄就能看到小米首款车下线,实现量产。
离开村庄,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进入与方新店村两个世界的新建城区马家桥。到处都是新建的高层建筑,很多商铺还没有业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调控的收紧,这里的房价一直在下跌。一位步行者悲观地说,“现在每套房子的价格都比开盘价跌了几十万”,但随着小米工厂的到来,房产中介开始兴奋起来。
房产中介徐莉用激光笔在马驹桥地图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小米工厂快到了。”这个圈子围绕着周莹和方鑫商店。最近的公园是李安东U谷,最近的社区是珠江逸景。
“现在马家桥还是属于通州的。如果要限购,只有符合通州五年社保要求才能买房。所以商住用房都在1万平方米左右,纯房子更贵。”
小米签约亦庄的那天,徐莉非常激动。他很早就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敦促客户尽快确立意向。“目前的房价几乎是历史最低。小米来了之后,只会涨,不会跌。”
徐莉在计算附近房产涨价的逻辑,就像在读自己的家谱一样。“周莹和方鑫店一拆,村里的人肯定能找到住的地方。短期内,这里会出现租房的小高潮。”
“新建筑正在不断开发中”
“从长远来看,小米工厂肯定不会自己来,还会带来一些配套企业。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工作、吃饭、生活,房价能不涨吗?”
更让他尴尬的是,这个地方可能有一天会被行政划入大兴,从而享受到更宽松的限购政策。交通方面,这里没有地铁,但不排除以后会有。毕竟像小米汽车这么大的项目,在这里带来了 无限 可能。
徐莉凝视着那片土地,仿佛看到了硅谷。
■小米对亦庄的未来
小米不是第一次选择亦庄。2021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建设小米互联网产业园时,小米感受到了亦庄经济开发区的真情实感。据说小米公司刚打算在经开区投资时,经开区产业发展、运营调度主管部门每周都会指派骨干力量协调各部门通过电话、微信、座谈等方式为小米提供服务。
除了政务服务,小米还可以在亦庄找到全产业链。用亦庄经济开发区的话说,亦庄的产业链可以做到“石英砂进去,电视机出来”。
雷军虽然是武汉的儿子,但也是北京的老板。小米选择在经济开发区而不是武汉造车,也是同样的逻辑。
未来,经济开发区围绕小米工厂,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联网汽车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可为小米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围绕北京奔驰、 北汽新能源 ,经济开发区已经布局了包括ZF、德尔福、海纳川在内的数十家配套企业,小米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配套供应链。
相比魏晓丽,小米汽车来得稍微晚一点。这个时候,只有投入强大的资金、和信心,才更有可能取胜。对于小米来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然比“从头开始”更重要。
随着小米的到来,亦庄的整体支撑能力也将通过上一层楼的方式得到提升。2021年,小米开始大举投资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半导体产业链、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
截至2021年9月底,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已投资62家企业。其中,智能驾驶布局企业17家,智能电动布局企业13家,智能座舱布局企业6家。
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小米再次提到了自己在造车方面的进展。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顺利,团队成员超过500人,2024年上半年量产新车的承诺得到重申。
这些企业也会随着小米的脉搏跳动。很多人都在期待,小米投资的配套企业,未来会不会在亦庄看到他们。亦庄打造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小米是重要一环。错过魏莱后,亦庄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夕阳下的方新店村》
夕阳西下,阿杰的影子绵延了很久。他对外界对汹涌的马家桥的关注无动于衷。他说他不在乎小米能不能造车,不在乎产业链会怎么发展。就算是人类,也太远了。
在方新店,晚饭前,会有稻香从村里飘出来。年轻人走进狭窄的胡同,老人还在欣赏最后的夕阳。
马家桥镇发展迅速,拆除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时代的盛宴。人们正在享受即将到来的喜悦,没有人会有任何留恋。 @2019
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
2022年下半年手机市场上传来消息是 系统争夺腥风血雨,今年的摩托罗拉是新的苹果手机已经露出牙齿要上17G多核手机了,他们不是瞄准了这块肉,这块手机的新边疆,绝不会这样吃相,而摩托罗拉也真的很卷!他的edge S30 Pro,定价2千多,还有16+512GB的大内存版本,他的MYUI 4.0系统,能够在手机系统里内嵌Windows系统连上显示屏就能当计算机主机使用。谷歌也不得不放弃安卓并打造一套全新系统Fuchsia OS。谷歌对于Fuchsia OS的定位是打破设备之间的限制,使得其能够在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等所有产品上运行,谷歌没有把手机系统定义为简陋的终端,所以对华为的严峻考验来了。现在摩托罗拉和苹果都在想方设法把手机向电脑靠近,不断推出16g,17g运行内存,1T固态的的旗舰版,系统嵌入Windows。今年的摩托罗拉是新的苹果手机已经露出牙齿要上17G多核手机了,他们不是瞄准了这块肉,这块手机的新边疆,绝不会这样吃相,而摩托罗拉也真的很卷!他的edge S30 Pro,定价2千多,还有16+512GB的大内存版本,他的MYUI 4.0系统,能够在手机系统里内嵌Windows系统连上显示屏就能当计算机主机使用。以这种方法去抢吃电脑市场的肥肉,箭箭都瞄的是华为的软肋,华为还把云服务的小终端当做手机的定位,弄不好肥肉会被别人叼走。这种情况会催逼华为手机的欧拉系统早日上市,或者把鸿蒙的功能向通用计算机靠一靠,打通和win和Linux的兼容,这实际是华为为自己啥开一条血路。
6年前,杨虎城社会会联合工信部于西安的芷园在2016年举办了双十二国民品牌新长征活动,特别邀请了华为的代表做主题报告,当时华为的专家报告就让人觉得别具一格,那位德国回来的专家在报告中提到:“目前拼硬件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下一步最需要的是拼软件,加强软件功能,做好软件服务”,这句话给所有与会代表眼前一亮的感觉。从特朗普制裁中国,特别是对为国防服务的软件,美国施加了很强大的封锁,华为也在被制裁之列,但是华为能够被迫提刀上马,推出鸿蒙系统来看,华为的应对确实不错。
但是现在鸿蒙推出已经好几年了,其应用生态还是围绕着物联网在转悠,看起来汽车,电视等家电的使用鸿蒙系统的范围还是比较小,而作为一个云服务的终端能开发的用户群也很小,这说明华为在开拓新边疆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智能手机时代市场对华为产品需求的总脉络。所以在美国打压下近年来销售业绩有所下滑,任正非最新发声判断: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这将给华为带来市场压力。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作为华为手机的超级粉丝,这几年我毫不犹豫的为自己的亲人买了三部华为刚上市的手机,从mate20(5000元6G),mate40(2020年10月6499元8G)到p50pro16g典藏版(8000元12G),然而为我自己在三年前为什么入手的是名不见经传的VIVO IQOO NEO3呢?(2899元16G,三年在京东价格没有降低),主要就是这个运行内存量关系到市场对手机功能的需要! 手机其实担负了或者未来可以担负人工智能产品最主要的方向,最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们最初层次的需求是衣食住行,这就包括订餐,购物,银行,通讯和导航,这些都是手机免不了的软件功能,特别是通讯,现在一个月打不了几次电话?他的功能早就被微信代替了,微信用一年积累的数据量就有好几个G,加上美团,拼多多,东京淘宝,高德,百度导航,和各种订票系统,旅馆预订系统,因为都是嵌入式系统,每个都有独立apk程序,加起来动不动超过几十个G,成为手机卡慢的最主要祸根。
2.满足生活要求以后就自动进入下一个需求层次,层次。除了青年喜欢,玩游戏、听音乐、看**,旅游摄影,随时摆拍,老年人也对抖音,油管,头条,自媒体越来越感兴趣,而且他们群体量大,时间充裕,群组繁多,发布信息庞杂。这点现在成了各种手机追求和比拼硬件豪华程度的重点,然而到了手机可以拍土星的草帽的程度时估市场计对进一步堆砌硬件的兴趣就会没多大意思了。
3.进一步需求层次很容易认识到,这就是了解时世,指点江山了,互联网发展很快,任何都可以找到,广播电视都能在手机看到,知网,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谷歌...名目繁多,网上查找资料。相信不比大学的图书馆差。尤其是类似知网这样的知识库,以及国际上的一些学术知识库,牵连到这些,又曾加了自动翻译的需求,很多在线翻译和离线的翻译,让你和五大洲的即时口头对话没有了阻隔。
4.现在手机最容易设计者忽略的一个方面是生产的需要和学习的需要,这个市场包括从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时间里中国培养的6000万名工程师以及上亿的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以他们做源头的几亿蓝领,他们需要什么软件协助于研发,工程和管理?,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手机进行学习。如今的手机仅仅可以用于ppt或者播放一些软件安装知识,真正学点设计编程方面的知识,动手还是很困难的。CAD,CAE,CAM上手机,门都没有?,请注意,我这里还没有谈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这个群体对学习智能化的需求。他们需要起码类似MATLAB,MAPLE,MTHEMATICA这些软件在手机上能跑,这样求解一个线性代数题,或者求一个不定积分,解一个微分方程,进一步做点数值运算,不仅给出答案,而且给出每一步的步骤,这样学习会发生飞跃的变化,所以美国宇航院的选修课程都用matlab让学生边推导边算边学,这个在计算机上用Windows系统或者linux系统实现起来一点都不难,但是用目前的手机嵌入式系统却难上难。今年的摩托罗拉是新的苹果手机已经露出牙齿要上17G多核手机了,他们不是瞄准了这块肉,这块手机的新边疆,绝不会这样吃相,而摩托罗拉也真的很卷!他的edge S30 Pro,定价2千多,还有16+512GB的大内存版本,他的MYUI 4.0系统,能够在手机系统里内嵌Windows系统连上显示屏就能当计算机主机使用。
其实有的高端品牌手机配置更好,远远超过了一般计算机,如果鸿蒙能够利用类似win模拟器或者linux模拟器的技术打通运行exe程序的困难(一开始哪怕是增加一个dos模拟器亦可),现在又加上了欧拉,这台系统完全可以上手机,希望华为不要把他局限于服务器上面。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华为手机就是一台小的计算机,这个市场会大到不可想象,说不好听的,华为手机的主机就可以轻松地和目前工业控制软件以及工业设计软件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作为无人机,无人船,卫星,机床,机器人的主控部分,也可以轻松用于制导,火箭和卫星设计,也可以作为设计这些设备的模拟设备,这应当是华为手机和鸿蒙系统的新边疆。
但是这需要进一步增加运行内存,和多核处理器的效率为代价的,但是华为过去两年过分强调了云服务的作用,手机坚守在8G内存虽然做云服务终端够了,但是云服务要收费,要考虑中国几个亿老百姓的使用习惯,宁可花上万元买个好手机,把能用的数据库,和软件装在自己的家里设备上面也不愿意掏出云服务月费,年费,大不了不运行这些软件了而已。所以华为手机长期限定8G,只增加照相功能,在硬件上支撑市场紧迫需求还有不足。看到摩托罗拉这么卷,我们心里都凉凉的,深怕华为在博弈中被拉下,华为手机和鸿蒙系统的新边疆被别人侵蚀。
估计任正非已经看到这一点他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这将给华为带来市场压力。“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文章提到,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数字能源在战略机会窗上加大投入,加强作战队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任正非提到,华为会彻底放弃一部分国家的市场,“我们也有肥肉市场,把原来啃骨头的人员调去啃肥肉。?”现在确实是摩托罗拉和苹果都利用兼容win把手伸向计算机可以胜任的领域的肥肉了,华为还没有动静
据说OPPO和vivo已经加入了华为鸿蒙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大家不仅能够看到华为荣耀的产品用上纯正的鸿蒙系统,而且还可以看到OPPO/VIVO搭载鸿蒙系统的产品出现!。中国企业oppo,vivo,小米都应当积极和鸿蒙和欧拉融合,抱团取暖,鉴于oppo,vivo,小米都在大运行内存手机取得长足进展,所以他们还可以不仅仅是使用鸿蒙嵌入式系统,还可以利用嵌入式windows争取更大生态,手机代替计算机是最肥的一块肉,其实按照手机目前的配置来说,八核,十核,运存16G到17G,固态存储1T,已经比一般的计算机强的多了,所以说肉到了嘴边了,就是如何个吃法的问题了。华为估计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其他中国厂家最好配合一起上,这才是盛宴。这天一定会到来。
硬科技报告:2nm芯片为什么特别?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文 | 韦世玮
2020年开篇不久,“投资公司”小米又开始有所行动了。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雷军的小米产业基金已经开启贪婪模式。
从1月16日起,小米集团通过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先后投资了帝奥微电子、灵动微电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导体公司。
这一波操作,距离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资速通半导体才过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应链投资版图一隅,半导体布局已扩展至19家,覆盖Wi-Fi芯片、射频(RF)芯片、MCU传感器和FPGA等多个领域。
小米的造芯梦并未停止。
去年10月,智东西曾针对小米的供应链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围绕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战略,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进行了梳理。(《小米突围战:两年投资12家供应链企业的布局与厮杀,雷军还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资公司超过270家,总账面价值2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8%。与此同时,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资12家供应链公司,覆盖半导体到智能制造领域。
其中,它所投资的8家半导体公司,不仅在短期内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了续航动力,同时也为它长期冲击芯片研发市场,打通产业链“经脉”埋下了技术伏笔。
而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芯片流产后,针对半导体领域所进行的产业链“自救”与新打法。
随着小米在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智东西决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导体投资规划,在探究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与进展的同时,也从中摸清它隐藏在背后的战略思路和变化。
与此同时,小米的产业链投资战术是否真能开创出新的技术布局玩法?长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体现了雷军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开年首个产品发布会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舰机小米10再次引起行业热度,其中撑起产品性能的主角,也从高通骁55升级到了骁65。
骁65“光环”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芯片”一词,从2017年小米5C手机及其搭载的澎湃S1面世后,逐渐成为小米的又一软肋,而这也是一个早已被行业讲“烂”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重组,成立南京大鱼半导体后,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来似乎已经停止了步伐。
虽然在一年后,大鱼半导体联合平头哥共同发布了名为U1的NB-IoT SoC芯片,面向物联网领域,内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芯片),支持北斗NB-IoT R13,却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头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松果电子的也早已落满了灰,显示无法访问。
但与小米自研芯片进程缓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导体投资动作正逐渐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对从事集成电路(IC)研究和设计的半导体公司——南芯半导体进行了A轮投资,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打响小米踏足半导体投资战场的第一枪。
随后两年里,小米投资“引擎”不断加速,相继入股了云英谷 科技 、乐鑫 科技 、芯原微电子等19家半导体公司,覆盖显示驱动芯片、MCU传感器、Wi-Fi芯片和射频芯片等多个领域。其中,聚辰半导体、乐鑫 科技 和晶晨半导体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而小米的这股冲劲儿也延续到了2020年,并在市场展现出更猛的势头。
自1月16日以来,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两个月内共投资了8家半导体公司,新增投资7家,远远超过以往频率。
据公开信息统计, 这8家半导体公司分别为帝奥微电子、速通半导体、芯百特微电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电子、翱捷 科技 、灵动微电子和瀚昕微电子。
1、帝奥微电子
成立于2010年2月的帝奥微,是一家混合模拟半导体IC设计及制造公司,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鞠建宏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正式创立帝奥微前,他曾在美国仙童半导体有着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负责芯片的设计、技术、应用和市场等工作。
目前,帝奥微面向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LED照明、医疗电子及工业电子等领域,提供相应的芯片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电源管理电子元件,以及应用于各种模拟音频/的电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奥微已申请65项各类专利。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
据江苏南通苏通 科技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开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奥微已获得科创板上市入轨。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奥微也迎来了小米的一笔战略融资,其股东新增长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关于交易金额尚未披露。
2、灵动微电子
灵动微电子是一家MC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1年3月,其董事长兼CEO吴忠洁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有着多家大型芯片设计公司工作经验。
在产品方面,灵动微电子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内核,研发了MM32系列MCU产品,主要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别针对通用高性能市场、超低功耗及安全应用、无线连接、电机及电源专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据了解,MM32系列MCU产品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 电子、工业及电机控制、智慧家电及医疗、消费电子等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灵动微电子就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该公司在2019年发布公告称,其将于3月14日起终止股票挂牌,宣布退市。
紧随着小米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扩大,小米也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在灵动微电子的MCU技术优势上。今年1月19日,灵动微电子获得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的战略融资资金,注册资本增至5668万元,增幅19.88%。
与此同时,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成为灵动微电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电子
相比于小米投资的其他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则显得尤为年轻。
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海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赴美求学获得了加州大学微电子系博士学位,并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同时,他也曾带领研发团队负责苹果iPhone5/6和德州仪器WiFi射频终端项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频芯片技术,进行无线通讯射频器件的设计和研发,产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领域,面向通讯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和智能设备等多个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Wi-Fi 5前端模块(FEM)、5G通讯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产品,与小米、联想、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笔股权融资情况,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56.03万人民币,持股占比4.33%,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于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较为低调的IC设计公司,主要研发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
据调查,创始人兼CEO毕磊在2012年曾入选国家中组部的第八批“千人”,而CTO毕超在2015年同样也入选了第十一批“千人”,这是我国针对引进归国人才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毕超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导师、IEEE高级会员,并曾担任新加坡 科技 局资深科学家,在电机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
▲峰岹 科技 CTO毕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国和新加坡分别设立了两大研发中心。
它通过多项三相、单相无霍尔直流无刷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发了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全系列产品,包括三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单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电机专用MCU系列等,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无人机、消费电子、家电电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获得了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今年1月21日公开的战略融资,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兴创投等机构投资,其中小米投资129.72万人民币,股权占比1.87%。
5、昂瑞微电子
对刚刚搬了新家的昂瑞微来说,小米在2月20日投资的310.71万人民币,无疑是个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经七年未曾进行增资。据了解,这笔投资后小米股权占比为6.98%,成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这笔投资昂瑞微也将用于5G手机终端的射频前端芯片,以及新一代物联网SoC芯片的研发中。
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7月,是我国重要的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厂商之一。
它通过长期积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频工艺,面向手机终端和物联网领域,研发了2G/3G/4G/5G射频前端芯片、蓝牙低功耗(BLE)芯片、双模蓝牙芯片、低噪声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频前端和无线连接芯片,量产芯片已超过200款。
据了解,昂瑞微研发的芯片已覆盖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消费领域,客户包括三星电子、富士康、中兴、TCL和联想等在内的厂商。
6、速通半导体
与其他传统芯片厂商相比,成立于2018年7月的速通半导体也较为年轻,是一家Wi-Fi 6芯片设计公司,但它却是小米2020年半导体投资中唯一非新增投资的企业。
实际上,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导体,成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而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最后一笔投资。
基于速通半导体在Wi-Fi 6领域的芯片研发技术,小米决定加大砝码,并于今年2月20日领投该公司的A轮融资,耀途资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导体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40万人民币增长至1300万人民币,增幅25%。
除了进一步扩大工程研发团队外,速通半导体还将这笔投资用于Wi-Fi 6 SoC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中。
据悉,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有着较为丰富的Wi-Fi 6标准化经验,此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研发了超20款Wi-Fi、蓝牙和蜂窝4G的无限SoC芯片组。
现阶段,该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芯片组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Wi-Fi 6芯片的强劲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发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导航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的基带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7年8月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创投投资的A轮融资,阿里巴巴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75%。
有着丰富的融资历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获得了由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兴证投资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入股,注册资本亦从3.63亿美元增长至3.75亿美元。其中,小米的认缴出资额为519.17万美元,占比1.38%。
据了解,翱捷 科技 创始人兼董事长戴保家硕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还拥有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立翱捷 科技 前,他还曾担任射频芯片公司锐迪科的董事长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2017年收购了Marvell公司的移动通信部门(MBU),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网通技术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产品线已覆盖2G/3G/4G/5G和IoT在内的多制式通讯标准,并成功研发了移动通信基带芯片、Wi-Fi芯片、LoRa芯片和多模物联网可穿戴芯片等多款通信芯片。
8、瀚昕微电子
成立于2017年3月的瀚昕微电子,是一家快充协议芯片公司,包括数模混合芯片、电源芯片等。目前,该公司已拥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电压检测、锂电池充电、快充接口识别和USB充电协议端口等多条业务产品线,广泛覆盖玩具、智能电表及快速充电等领域。
据了解,瀚昕微电子不仅与TCL、SK海力士在2017年达成了数千万战略投资合作,同时还是高通、华为和展讯等公司的快充协议供应商,快充协议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将近1亿颗。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宣布新增对外投资,正式入股瀚昕微电子,认缴出资30.86万人民币,持股占比9.92%,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与此同时,瀚昕微电子的注册资本也从原来的277.78万人民币,增长至311.21万人民币,增幅12.04%。
不难看出,小米的半导体产业布局和雷军惯用的“一手生态链,一手产业链”投资路径相同,也将“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个是自研芯片,一个是产业链投资。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并不顺畅。
据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颗64位处理器,用28nm制程工艺和八核心设计,并包含了4颗2.2GHz主频A53内核、4颗1.4GHz主频A53内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对于互联网起家的小米来说,澎湃S1的诞生虽然已很不容易,但雷军将小米半导体研发的第一枪打在了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那么这颗芯片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在性能、工艺和功耗等方面却仍显疲软。
随着坊间传言澎湃2芯片因无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颈,以及高管团队无力承担芯片研发和流片等环节巨额开销,小米原本声势浩大的自研造芯渐渐悄无声息。
虽然随着松果电子公司的重组,大鱼半导体在2019年与平头哥联合推出了NB-IoT SoC芯片,但却表现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业和市场对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标签。
那么,雷军磕磕绊绊的自研造芯梦该醒了吗?目前看来,这个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产业链投资领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渐渐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导体供应链投资路,从侧面弥补了自身半导体研发实力不足的短板。
据智东西梳理发现,在过去两年小米投资的19家半导体公司中,其通过的投资主体除了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外,还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珞珈梧桐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铺开的半导体投资版图背后,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则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基金目标规模12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扩展。但与其他重点投资物联网企业的基金不同,这一基金的对外投资则主要聚焦在半导体领域。
智东西发现,目前长江小米基金在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上公开的对外投资共24笔,覆盖手机及智能硬件、电子产品核心器件、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及新工艺等领域。
其中,该基金半数以上的投资落在了半导体领域,共计13家,已然成为小米投资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来,“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半导体投资梦,正蓄足了力向前冲。
2020年,不仅是雷军宣布启动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后的第二年,同时也是小米造芯梦的第三年。
现阶段,小米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个领域,逐渐实现了从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到IC设计等全产业链覆盖。
但不难发现,小米的造芯梦正在转舵,从最初雷军瞄准的移动终端芯片市场,慢慢朝着物联网市场发展。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小米的智能手机产品硬件依然用高通芯片为主,而自己的半导体投资重点则布局在应用范围更广泛的AIoT领域。
例如,小米投资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的半导体公司超过8家,包括无锡好达、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电子、安凯微电子和昂瑞微电子等。
这无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场掀起的AIoT发展风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的AIoT硬件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20年预计将突破万亿。
随着2019年年初,雷军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小米的研发投入费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发布自愿性公告公开了最新收入及研发费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期约为70亿人民币,并加大在5G+AIoT领域的重点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IoT方面的优势。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超过100亿人民币,比雷军在2019年承诺的5年内达到100亿研发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发费用仅为31.51亿,占总营收2.75%。
从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倾向于走“投资双赢”的造芯路。简单地说,小米即是那些半导体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客户。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资的晶晨半导体为例,该公司以研发多媒体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包括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在内的公司均为其客户。其中,2018年晶晨半导体对小米的销售金额约2.62亿人民币,占同期营收11.06%。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关系,小米的AIoT业务在2019财年中亦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据小米2019年Q3财报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213.2百万台,同比增长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小米电视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出货量第一。
由此看来,小米正以不断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彰显它在AIoT与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仅仅不够的。在半导体投资版图的背后,小米仍在忍受着“缺芯”和“缺技术”软肋的刺痛。就目前看来,小米要真正站上行业制高点,成为如雷军所说的一家“伟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颗“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舆论场,一面是行业对小米自研芯片的调侃和质疑,一面又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投资的好奇与期待。
现阶段,就小米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和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其造芯突围仍是一场漫长持久战。一方面,小米仍在等着松果电子的“东山再起”,并希望“新秀”大鱼半导体能后来居上;另一面,虽然小米正不断扩大半导体投资版图,却尚未真正撼动国内头部玩家的市场地位。
不可否认,小米投资半导体公司虽有助于自身AIoT业务的丰富与扩展,但归根结底,这些投资对小米自身芯片研发技术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给小米带来技术创新?我们还不得而知。
小米逐渐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在短期内能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发展动力,丰富和壮大自身的AIoT业务。但从长期来看,小米雷军的造芯梦仍道阻且长。
1.IBM推出全球首款2nm制程芯片
我想推荐的第一项进展来自芯片制造领域。提起芯片制造,我们经常会想到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这种老牌芯片大厂。但是在上周,一位 科技 圈的“扫地僧”让我们眼前一亮。
5月6号,美国IBM公司正式宣布他们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达到2nm水平的芯片制造工艺。我在文稿区放了一张这次IBM公布显微镜下的芯片照片,里面一个个排列整齐的锯齿状凸起,就是芯片中负责运算的最基础结构单元——晶体管的横截面。可以看出其中结构精巧的程度,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照片里面芯片最重要的微观结构,也就是晶体管中电子流动的通道宽度是12nm,跟说好的2nm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就涉及芯片技术里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但又很重要的知识点了。那就是芯片使用多少纳米的工艺,虽然在很多年以前是代表芯片里晶体管特征尺寸的真实大小的,但是现如今7nm、5nm芯片中这个所谓的多少纳米,其实早都已经不代表晶体管的真实尺寸了,而只是一个技术代号(这就跟苹果11、12代手机是一个意思)。
甚至,芯片大佬之间还因为每一代制造技术究竟应该叫几纳米吵过架。比如在前几年,英特尔公司就曾经指责台积电说:“台积电的7nm芯片里晶体管的个头,比英特尔制造的10nm芯片个头还大,简直是技术虚标!”但是没办法,台积电在过去几年中,还是无情地超过了英特尔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芯片企业。因此,尽管名称上存在一定营销策略的考虑,但是芯片技术从7nm到如今的5nm、3nm,可以说每一代都是很成功的。
听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了, 那既然这多少纳米已经不代表真实的晶体管大小了,这一次IBM的所谓2nm技术是不是也有虚标的成分呢?
目前看来还真不是。这次IBM宣布的2nm芯片技术,至少在两个方面是有一些真本事的,很值得对芯片产业感兴趣的同学留意。
首先,就是这次IBM在芯片的晶体管密度上确实有比较大的提升 。我们刚刚提到,如今芯片工艺的名字已经不跟晶体管的真实尺寸挂钩了,但这可并不意味着芯片每一代技术的名字就可以乱叫。事实上,业界有一个默认的规矩,那就是只有当一种芯片的制作工艺,在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或者说晶体管的密度)比起上一代有将近一倍的提高的时候,才有资格叫新的名字。
而这一次IBM的2nm芯片,在每一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可以制造3.3亿枚晶体管,这个密度差不多是苹果手机里5nm芯片的2倍,小米、三星等等手机里5nm芯片的3倍,确实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要知道,晶体管的密度跟芯片性能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引用IBM自己的话来说,这种高密度的晶体管技术,能把如今手机的续航提高到四天,对大型的数据中心、个人电脑,以及自动驾驶 汽车 ,也有很大的性能提升潜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需要简单补充一点芯片技术发展背景知识。在2010年之前,芯片里的晶体管使用的都是所谓的平面工艺,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芯片即便用显微镜去观察,也还真是一个扁平的“片”。但是,这种扁平的晶体管结构,在28nm左右就遇到了瓶颈,很难再继续缩小了。
于是英特尔公司,在2011年推出了一种被称为鱼鳍式晶体管的芯片技术。这个技术的具体细节你不用关心,你需要了解的是,这是一种样子有点像鱼鳍的立体结构,成功地让芯片工艺突破了28nm的难关。从2011年直到今天,所有的高端手机和电脑芯片,使用的全都是这种鱼鳍式晶体管的技术。换句话说,如果把你正在收听得到APP的手机里的芯片放到显微镜下的话,看到的就不再是扁平的图案,更像是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航拍照片。可以说,正是这种芯片的立体结构,引领了过去十年芯片行业基本的技术方向。
但是令人头疼的是,如今的芯片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节点,那就是工程师们发现对于小于5nm的工艺来说,即便是鱼鳍式的晶体管,也不好用了,会出现漏电等等复杂的失效现象。于是,业界就热切地盼望能有一种新的晶体管结构,能像十年前的鱼鳍式结构一样,继续带领芯片制造工艺向前进步。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这次IBM成功实现的新工艺了。从IBM这次公布的2nm芯片照片可以看出,其中晶体管已经不再使用如今的鱼鳍式结构,而是用了一种更加立体,结构也更复杂的全环绕式结构(也就是所谓的GAA晶体管)。
打个比方来说,鱼鳍式晶体管就好像是在硅片上造了好多平房,而这个全环绕式晶体管就如同把平房升级成了楼房。由于微观结构更加立体,也就使得晶体管的密度突破了5nm工艺,向着更小、更先进的芯片前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IBM实现的全环绕式结构,并不是它的独创,事实上包括台积电在内的许多芯片厂商也都在尝试这种新结构。只不过这一次IBM抢先在2nm这个工艺节点上,公布了自己的成果。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全环绕式结构,芯片技术很有可能继续迎来10年的蓬勃。
说到这里我有一个感慨,芯片技术其实是人类 历史 上极为罕见的一类技术。因为我们人类大部分的技术突破,都不具备时间上的可预测性。大概只有芯片技术,能够在过去6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地兑现性能指数级增长的承诺。这里面蕴藏了无数科学家的辛勤工作和勇敢尝试。
这次成功实现的全环绕式晶体管,大概是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未来十年最有希望的技术方向,因此我在本月将它分享给你。很可能未来的几年,我们就会用上用这种新工艺的手机和电脑了。
2.中科大团队将“相干光存储”时间提升至近1小时,创世界纪录
我为你推荐的第二项进展,来自我国科学家在光学领域创下的一项新纪录。
在中文里,“光阴”和“时间”是一对同义词。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在古人的眼里,时间就像是光线一样只能流逝而没法保存。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光线真的不能被保存住吗?
4月22号,《自然通讯》杂志报道了一项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新世界纪录。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相干光存储”技术的存储时间,提升到将近一个小时的长度,比之前的世界纪录提高了50多倍。
说到存储我们都不陌生。比如我们存在U盘里的数据,存上一两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为什么这种“相干光存储”保存一个小时就很了不起了呢?为了理解这项纪录的意义,我想还是得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相干光存储”技术。
我们知道,光的本质是电磁场的周期性波动。如果把光写成波动的数学形式,有三个对应的数字是我们比较关心的,分别是与光线亮度相关的振幅信息、与光线颜色相关的频率信息,以及与光传播的时间相关的相位信息。
其中,前两个与亮度和颜色相关的数字,我们比较熟悉。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张照片,其实都可以理解成一个光存储设备。它记录的是一块区域里面光的亮度和颜色信息。而我们人眼看照片的过程,就可以理解成一个读取数据的过程。
我们今天一般意义上的光存储技术,比如说光盘,只能利用光在一段时间内平均亮度来存储数据。而刚刚提到的第三个数字,也就是光与时间相关的相位信息,我们其实并没有记录。这就好比,或者里的每一个像素,记录的只是光在快门时间内的平均亮度。而真实世界中发生的情况是,光作为电磁波,它在快门时间内其实振动了上百亿次,每一次振动都对应一个极其微小的时间周期,那这些与时间相关的信息,从或者里就是无从得知的。
但是,如果我们贪心一点,想把光的第三个信息——也就是与传播时间相关的相位信息记录下来,就会立刻变得非常困难。这是主要是因为, 光的相位信息是一个非常小而且敏感的数字。比如我们日常的可见光,如果要记录它的相位,大概等价于记录千万亿分之一秒这个级别的时间信息,这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即便能够保存这部分信息,任何一点环境中的风吹草动,都很可能破坏这个数据。更不要说把它精确地读取出来了。
而这一次中科大的科学家们研究的“相干光存储”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想把这个敏感而脆弱的相位信息,保存下来的技术。
听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还会好奇,我们为什么非得保存光的相位信息,这么敏感和脆弱的数据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这就要提到“相干光存储”一个重要的未来应用了,那就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这里面的技术原理比较复杂,我只为你介绍一下其中的主要概念。简单来说,今天量子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流派,就是利用处于量子态的光来实现通信和计算的效果。
但是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同学肯定会意识到,任何一个计算系统,如果只有通信和计算设备肯定是不行的,还得有对应的存储设备,才可能实现完整的计算功能。而具体到今天来说呢,不论是现如今的量子计算还是量子通信技术,都还没有任何一种设备能够把计算或者通信的中间结果,用光量子本身作为载体保存下来。
这样的量子设备,就好比一个人脑子特别好用,算数特别快,能瞬间算出100万之内的加减乘除。但是他的记性特别不好使,算完之后马上就忘了。如果你问他1秒钟之前的计算结果,他大概率已经忘了。
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有一种方式,能够把完整的光量子的信息保存下来。这才能够和今天非常热门的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配合成为完整的量子信息系统。而光量子最重要,也是最难保存的信息就是刚刚提到的,与光传播时间相关的相位信息。
听到这里我想你就能明白了,尽管“相干光存储”技术难度非常大,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它很有可能是迈向光量子存储的必经之路。所以哪怕现在的效果很一般,也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尝试。
那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还会问,这一次中科大的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如果我们忽略掉其中的技术细节,我们会发现这一次中科大的科学家们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就是通过一种原子级别的材料挑选技术,找到了一个特殊的晶体材料,能够有效地把敏感的相位信息保存起来。
具体来说,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特殊材料,也就是所谓掺有铕的硅酸钇晶体,这里面的钇和铕都是比较少见的化学元素,你不用关心具体的材料名称。你需要了解的是,这种材料中的原子刚好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把光的信息存储在环绕原子周围的电子上面,而且稳定地存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我们需要读取数据的时候,这些电子会通过光的形式释放能量,相当于把我们刚刚存储进去的光发射了出来。这也就完整地完成了光的存储和读取过程。
上面这个过程听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操作其实非常的复杂。因为在原子尺度上挑选材料,跟我们在菜市场里挑菜的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准确的地对材料在原子尺度上对光的响应特性进行测试,研究人员从2015年开始,开发了一种设备,叫做光学拉曼外差探测核磁共振谱仪。这种设备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复杂,简单来说它是用来观测原子周围电子的能量特征的。因此才让科学家有能力对材料进行原子级别的挑选。
利用这种挑选出来的新材料,中科大的科学家们成功地把相干光的存储时间提高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长度,把之前的世界纪录提高了50多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中国科学家们实现的是“相干光存储”技术,距离我们刚刚提到的光量子存储,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的区别,简单来说,相干光存储技术保存的是一束光,而光量子存储技术则需要再往前走一步,记录每一个光量子的信息。
我们也期待中国的科学家能够在量子信息学领域为我们持续带来好消息。
上一篇:萨博汽车 价格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