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汽车论坛
小米汽车不送充电桩_小米车充扩展配件下架了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先说比亚迪:比亚迪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首先比亚迪不是造车新势力,它已经能算老牌车企了,而且是能够掀翻传统燃油车的生力军。旗下不仅仅有纯电汽车,更有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动。产品线较为齐全,而且连续多年新能源销量领先。把比亚迪和这些造车新势力放在一起,可能是题主对比亚迪并不了解。这是一家传统车企,它造出了中国第一台1.5T发动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双离合变速箱,掌握着ECU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制造
先说比亚迪:
比亚迪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首先比亚迪不是造车新势力,它已经能算老牌车企了,而且是能够掀翻传统燃油车的生力军。旗下不仅仅有纯电汽车,更有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动。产品线较为齐全,而且连续多年新能源销量领先。
把比亚迪和这些造车新势力放在一起,可能是题主对比亚迪并不了解。这是一家传统车企,它造出了中国第一台1.5T发动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双离合变速箱,掌握着ECU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制造车规级电控芯片IGBT的企业。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高的,掌握专利算是最多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独步天下,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比亚迪的插电混动,DM3.0,甚至是明年将要上市的DMi4.0,领先其他车企至少两代以上!
哪怕没有新能源,比亚迪凭借燃油车依旧能够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1.5L的骁云发动机日效率高达43%,是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发动机,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能打个平手。用在燃油车上1.5T的发动机日效率38%,依旧是国内一线水平。
现在汽车按照动力系统来分,可以分为三种:燃油车、插混车和纯电车。像是48V轻混,日系双擎弱混,电的参与程度不高,所以归为燃油车范畴。毕竟国家也是把双擎归为节油车而已,不算新能源。而新能源领域,主要就是插混和纯电,其中有增程式,虽然算是增程式电动车,但是也有内燃机,可以归为插混。日后可能会有氢动力新能源,但是我并不看好前景。我赞同王传福的观点:老百姓不会为环保买单,只会为省钱买单。氢动力除非能做到纯电一样的用车成本,还需要像加油站那样方便,还要解决安全性问题,这才有可能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虽然新能源发展迅速,但目前仍旧是燃油车的天下。纯电汽车因为续航和充电慢的问题,短时间肯定无法得到有效普及,哪怕现在续航已经达到了700多公里,可是因为充电慢,续航焦虑依旧无法解决。除非电池技术得到质的突破。
目前来看,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是可以完全取代燃油车的,这一点和纯电不同。大部分家庭用车都是以市区短途为主,插混车纯电80Km左右的续航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应用了。如果续航里程超出,用燃油当成混动车开,一样没问题。增程式其实也是如此,只是和插电式混动比,内燃机无法参与驱动车辆,多了一次能量转换,不管是动力和油耗,都略逊一筹。所以竞争力也很有限。
在纯电车全面取代燃油车之前,插混车是最好的过渡,这个过渡会持续多久不知道,但是在过渡期间,插混车是最好的选择。而在插混领域里,没有人是比亚迪的对手。如果说笑到最后的话,别和这几个新势力比,和丰田大众比较,比亚迪都不虚。
再说恒大恒驰
说新势力,可是这也太新了。我们点评年轻人朝气蓬勃,谁日后更有发展,一个小BABY混了进来——说婴儿都不对,车没有正式上市,只能算个胎儿。我不敢说恒大造的车未来没有发展前景,可是三岁看老,这还没出生呢。
就这几天的事,恒驰1亮相了,在他们自己的产业园里转了两圈,发了几张官图。结果网友一看,轮胎装反了……这里小科普一下啊,恒驰1用的是马牌265/40
R22的SUV轮胎,轮胎是有花纹的,不同花纹和地面的摩擦力肯定不同,而且还涉及到一个排水性的问题。所以轮胎给你标注了正反面,内侧叫Inside,外侧是Outside,这是一个修理厂的学徒工都不允许犯的错误。然而恒大,投了450亿要造车,却犯了这么个低级的错误!从上至下,官方图曝出来了谁都没发现!
不知道这算不算出师不利,但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车企不怕犯错误,可是不能犯这么业余,这么低级的错误!就冲这一点,我不看好它。
我还拿比亚迪说事,比亚迪为什么要请奥迪的设计师来设计外形?为什么要挖来奔驰的底盘专家来调校底盘?哪怕是品控,都斥重金挖来一个专业的品控团队。这些积累不是光投资砸钱就能做到的。而且450亿放在车企里投入算多吗?
威马、小鹏、蔚来,甚至包括埃安、特斯拉。
把他们放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只做纯电汽车。我们不能说错,既然要弯道超车,你再在发动机领域和人家较劲显然是不明智的,你不可能再去研发一个自主产权的发动机,买别人的发动机攒车有限的很low,所以上来就纯电汽车,这样的决策不能说错。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纯电汽车的门槛真是太低了。
我本人是比亚迪一代唐车主,作为消费者来说接触新能源算是比较早的了,也有很多人问我关于新能源车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只要预算够,买插混没错,因为现在插混哪怕不充电也比同价位的燃油车强,在各方面都可以完美取代燃油车——我不是比亚迪的托,但插混领域还真没有谁干得过比亚迪。但是……纯电车,只要超过20万,全都不推荐。包括比亚迪唐、汉。
为什么?因为目前的纯电技术尚不成熟,你花20万,只能买到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比如说汉EV,比如说特斯拉,20多万,续航600Km,或许两年后电池技术突破了,续航1000Km的纯电车只要十万。而且毕竟存在续航焦虑问题。平时充电桩倒是好找,可是扎堆了怎么办?前面五辆车等着排队,你续航还有30公里了,你等不等?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低价纯电车可以,只为了市区代步,长途我干脆不开。或者家里有两台以上的车。
我的观点可能有些偏颇——20万以上的纯电车都是割韭菜。
所以,威马、蔚来、小鹏,甚至是特斯拉,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关键看电池技术谁先能做出突破,谁先能解决续航焦虑问题,第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通吃,其余不说一无所有,也只能拾人牙慧,苟延残喘!
当然,这里面特斯拉财大气粗,已经从玩资本到玩技术达成了完美的蜕变,人家在自动驾驶领域,电控领域的技术都是这些造车新势力望尘莫及的。但是,现在的纯电车依然是不成熟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性。
这几家造车新势力,我都没向粉丝推荐过。如果想要买纯电车的话,我甚至推荐长城的欧拉好猫(女性适合),或者奇瑞的大蚂蚁,终身保。毕竟是长城,毕竟是奇瑞,说终身保我相信能保终身。而这些新势力,现在就只有一两款车型,而且销量也不稳定,基本上年年赔钱,要不是金主爸爸在后面撑着,或许已经轰然倒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鹏在自动驾驶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和广汽埃安都能算是国产中的领先水平。蔚来这几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换电模式我个人并不看好,不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我不太喜欢蔚来的那种运营,与其说卖车,倒不如是卖服务。或许是我观念跟不上了,但我还是觉得产品力依旧是第一位的,靠服务来弥补的产品力依旧难以长久。
至于威马汽车,呵呵,我不太了解。
理想One所代表的增程式
增程式有内燃机,不过因为内燃机不参与车辆驱动,所以只能叫增程式电动车,而不是混动。这样的优势是节省了变速箱等一系列发动机所需要的传动部件,可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多了一次能量转化,动力不足——和内燃机可以参与驱动车辆的插混相比。
我们拿唐DM和理想One来比,不谈车身大小和空间,只说动力模块。唐DM让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工作,可以爆发百公里4.3S的加速。理想One和燃油车比当然也不慢了,不过6.5S,其实都是电动机在工作。唐在高速运行时,发动机是主力,可以驱动车辆的同时给电池充电,尤其是在高速上,内燃机的优势明显。而理想和所有电动车一样,电动车只能通过提高电机转速来加速,高速时电量消耗明显,这时候还需要内燃机工作发电,这才导致理想的油耗偏高。你说理想那么大车身,百公里9—10个油已经不错了,这要分怎么比,如果不是增程式这种动力模式的话,油耗完全可以更低。
另外,能够买自东安动力的三缸1.2T的内燃机也的确过于孱弱了一些。这也侧面体现了新势力的底蕴不足。
我否定的并不是理想One,也不是理想,而是增程式,比亚迪的DM3.0系统就已经把增程式作为一种工作模式了,DMi车型能在亏电状态下达到3.8L油耗也是因为增程式的关系。所以我的观点不变,增程式没有前途,在纯电车全面普及,替代燃油车之前,插混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说一下个人预测吧。比亚迪拿出来,人家一定是会笑到最后的,这场新能源的革命可以说是比亚迪凭借542一手掀起来的。(当然也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它和这些新势力造车没有可比性。
恒驰现在还没出生,所以没办法下结论,可是会不会胎死腹中呢?会不会呢?总之轮胎的事情不是个好兆头。如果我是恒大的高层,一定会说是受到了竞争对手的恶意针对,买通了工作人员云云。真的是太丢脸了,无解。
四个造车新势力里,我猜——强调是我猜哈,可能是威马,刚刚曝出自燃门,本来就没有什么底蕴,还自燃了,所以我真的不看好。威马可能是第一个出局的。
第二个是小鹏,虽然我说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建树,软件方面不错,但是硬件层面……我感觉小鹏就不像是造车的,更像是玩资本的。
第三个是理想,毕竟目前只有一款车,而且是比较过时的增程式。理想One的驾乘感受还算不错,但是问题也不断。前景我一样不看好。
小米造车新进展披露,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测试阶段
小米造车新进展披露,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测试阶段,据介绍,小米已经组建了超过500人的团队,并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战略,小米造车新进展披露,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测试阶段。
小米造车新进展披露,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测试阶段18月11日晚间,2022雷军年度演讲召开,One more thing 带来了小米造车方面的最新进展。
雷军介绍,小米自从宣布进入汽车行业以来,一直收到外界热烈关注,不过期间虽然保密工作做的很是到位,但是还有各种留言传出,期间也进行过各种辟谣。
雷军表示,未来两年小米就不辟谣了,会在合适的节点和大家汇报关于汽车业务方面的情况。
而在此次演讲会上,雷军透露小米选择自动驾驶作为突破方向,用全栈自研算法。
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 33 亿元研发费用,已组建超 500 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同时通过全资并购以及对上下游企业的产业投资等方式,推进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中长期产业布局。
同时,小米自动驾驶技术也在此首次亮相,中,搭载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车,可以实现一键召唤、无保护掉头、自动绕行临停车辆、事故车自动绕行,环岛绕行、自主代客泊车、自动避让行人、下连续坡道等全场景自动驾驶。
而在结尾,小米汽车又秀出了一项新技术,车位旁边的充电机器人,在车辆停车入位后,自动伸出了机械臂,为车辆充电,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补能,进一步提升用车体验。
据悉,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第一期规划 140 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在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这也是去年 3 月 30 日小米官宣“造车”至今以来的最新进展。
小米造车新进展披露,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测试阶段28月11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小米汽车最新进展。据介绍,小米已经组建了超过500人的团队,并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战略,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汽车工业各个板块都非常复杂,其中最复杂非自动驾驶莫属,同时自动驾驶也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决胜关键点,小米自动驾驶将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据了解,小米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初,就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战略,覆盖感知预测、高精定位、决策规划等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并决定自建全自研数据闭环系统,高效驱动核心算法及产品功能迭代,目前已取得了不少进展。
雷军表示,小米造车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期研发投入33亿元,专属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目前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此外,小米还致力于对产业长期的规划和布局,并投资了大量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涉及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相关投资总金额近20亿元。
根据小米展示的自动驾驶项目进展来看,小米的自动驾驶功能已经涵盖了城市、高速以及泊车三大场景。以该功能目前的能力来看,并没有太多突破性的成就,但对于一家去年刚成立的车企来说,有如此快的进度足以让
小米造车新进展披露,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测试阶段3外界传闻已久的小米汽车,终于初显端倪。
8月11日晚,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在京举行,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三次做年度公开演讲。演讲后,雷军首次向外界公开小米汽车的研发进展。他表示,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已组建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首批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8月11日晚,雷军在公开演讲中,分享他曾经遇到的人生低谷,以及如何逆境中发现机会、奋起前行的故事。同时,还首次披露自己的首部商业思考著作《小米创业思考》,亲述30年职业生涯以及小米创业12年的商业思考。
演讲结束后,雷军正式公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展,这也是继去年3月30日官宣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后,小米在500天里,首次官方披露部分技术与人员的筹备细节。
雷军表示,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用全栈自研的技术布局策略,项目已取得超预期进展。同时,小米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小米自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之后,就选择了从技术难度最高的自动驾驶领域切入。他透露,到今年底,小米自动驾驶项目团队整体规模预计将突破600人。
有知情人向红星新闻介绍,小米的自动驾驶团队核心骨干成员中相当部分拥有微软、谷歌等全球顶级人工智能公司的研发背景。此外,小米还全资收购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深动科技,并投资了十余家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涉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核心执行器以及域控制器等方向。
随后,雷军通过一段披露了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路面测试的实拍。中,测试车辆在无保护自动掉头,自动环岛绕行及自动下连续坡道等多个行车场景,都实现了准确、安全、智能的自动驾驶体验,效果令人惊艳。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中还展示了小米汽车“预定车位”、“自主代客泊车”、“机械臂自动充电”等多项功能。即通过手机控制实现车辆泊车,用机械臂取代传统的车用充电桩等。据称,小米未来还将打通其他停车场服务,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前提下,实现智能化与服务化的体验融合。
雷军还表示,小米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除了专属团队,还有来自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部等多个协同团队的强力支撑。他希望外界对小米汽车多一些耐心和鼓励。